上海天梯书屋有限公司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圣经希伯来文句法指南(中阶) 第二版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联系客服

原价
¥88.00
销售价
80.90
  • 累计销量0
  • 浏览次数58
  • 累计评论0
首页
书籍参数
ISBN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开本/介质 页数/字数 印次/印张
978-7-5426-8490-5/B·899 比尔·阿诺德、 约翰·崔 著, 乔颂恩 译 上海三联书店 2025年7月 16开/平装
商品细节
编辑推荐

本书是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是学习圣经希伯来文的标准中阶教材。


内容介绍:

本书第一版(2003年)旨在为学生和圣经希伯来文句法最新研究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以缓解初级语法和高等语法之间中等程度语法书的缺乏,呈现一条通往圣经希伯来文最新学术领域的途径。

时隔多年,圣经希伯来文句法的研究以及对其细节的理解不断取得进展。本书第二版(2018年)将这些发展纳入进来,也包括某些来自“语篇语言学”(discourse linguistics)的见解。这些更新能够令学生更容易地从初阶进入到高阶。作者有意在脚注中的合宜之处提供大量参考文献,帮助有进深研究兴趣的读者进入系统而整全的学习,更深入地了解一些与本书不同、甚至有冲突的观点。

本书分为四部分,以定义和实例演示了大部分中级水平读者努力想掌握的圣经希伯来文的基本句法特征。前三部分覆盖了各项单词(名词、动词和小品词),帮助读者从对词法和句法的观察进入到对含义和意义的了解。第四部分则远超过短语层次,在更大范围内考虑子句和句子的关系。

本书不仅是一本圣经希伯来文教科书,也是一本简明扼要的工具书。

 

推介语:

本书旨在为“学生和当下最好的圣经句法研究”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它令人赞赏地实现了这个目标;自从第一版问世以来,本书就成为我在希伯来文语法和释经课堂上的必读教科书。这次新修订的扩充版非常受欢迎,其中有很多更新,包括日益受到关注的“语篇语言学”方面的内容,无疑会令本书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成为标准的中阶教材。 (第二版)

 

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它简明扼要,但又提供了足够多实用且详细的描述(以及大量的例句),浓缩并提炼出希伯来文语法和句法的最新发展成果。学习圣经希伯来文的学生和教师会需要这本书,并且希望他们的书架上能有这本书!(第一版)

——Brent A. Strawn,埃默里大学旧约教授



作者简介

比尔阿诺德(Bill T. Arnold,希伯来联合大学—犹太宗教研究所(Hebrew Union College-Jewish Institute of Religion)博士,现任阿斯伯里神学院(Asbury Theological SeminaryPaul S. Amos讲席旧约诠释教授,也担任 New Cambridge Bible Commentary 项目希伯来圣经/旧约总编。

比尔•阿诺德博士的研究领域涵盖旧约和古近东研究,尤其是摩西五经注释,在旧约释经以及圣经希伯来文等方面多有著述,包括The Book of Deuteronomy (Chapters 111)2022)、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Genesis2022)、The World around the Old Testament2021)、Introduction to the Old Testament2014)、Genesis2009)、 1-2 Samuel2003)等。另有合著Deuteronomy 12-26: A Handbook on the Hebrew Text。他的诸多文章发表在Journal of Northwest Semitic Languages, Journal of Biblical Literature, Journal of Th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Vetus Testamentum 

 

约翰•崔 (John H. Choi19752015,在芝加哥大学、阿斯伯里神学院获得学位,并在希伯来联合大学—犹太宗教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他著有《歧异的传统:圣经文学和第二圣殿时期文学对五经的接受》(Traditions at Odds: The Reception of the Pentateuch in Biblical and Second Temple Period Literature2010)。


目录

全书结构清晰,包括四个部分。前三个部分覆盖各项词类(名词、动词和小品词),帮助读者从词法和句法进入到含义和意义。第四部分关注子句和句子之间的关系。


中文版作者致辞
中文版序
第二版序
第一版序
1导论
2名词(Nouns)
2.1 主格(Nominative)
2.1.1 主语(Subject)
2.1.2 谓语主格(Predicate Nominative)
(系动词补语,Copula-complement)
2.1.3呼格(Vocative)(呼吁,Addressee)
2.1.4独立主格名词(Nominative Absolute)
(中断格,Dislocation)
2.2所有格(Genitive)
2.2.1表达拥有(Possessive)
2.2.2表达关系(Relationship)
2.2.3作为主语(Subjective)
……

试读

中文版作者致辞

 

本书是我在阿斯伯里神学院多年教授圣经希伯来文的成果,我在那里担任旧约释经教授,我的合著者担任希伯来文助教。遗憾的是,令人怀念的崔约翰博士(John H.Choi)在相对年轻的时候罹患癌症。就在我们一致同意对第一版做出修订的几个月后,他因病去世,过早地离开了我们。我可以想象到,当他得知我们这本书不仅在这20年里持续帮助着圣经希伯来文学生和教师,而且现在能以中文出版时,他会多么高兴。

我以极大的欣赏和敬意,深深感谢剑桥大学出版社和上海三联书店的编辑们对本书的付出。我特别感谢乔颂恩的翻译技巧和毅力,她起意翻译和出版本书,并坚持着直到完成。我所盼望的是本书能尽量多地帮助到那些渴望对希伯来圣经取得更好理解的读者。

 

比尔·阿诺德

 

第二版序

 

我和我的合著伙伴对2003年出版的《圣经希伯来文句法指南》得到良好反馈而感到欣慰;当剑桥大学出版社决定要出第二版时,我们当然非常高兴。第二版对第一版做了修订和补充,新增了几个特点,例如,在第4章末尾新增了关系代词部分,尤其是增加了讨论和脚注,以帮助学生在传统语法范畴和圣经研究中一个相对较新的分支学科——语篇语言学(discourse linguistics)之间实现顺畅连接。这包括对某些知识点的讨论加以扩展,与传统的解释相比,更多从段落语言学角度做出阐述;当然也包括参考书目的更新。从一开始,我和约翰就希望这本书作为中阶程度的工具书,成为连接初阶语法和高阶语法的桥梁。鉴于对希伯来文语法细节的理解不断取得进展,这一需要比2003年更甚。我所期望的是:第二版的更新能够令学生更容易地从初阶进入到高阶的学习。

全书的标题编号与第一版保持一致,读者能很容易地确定所读内容属于第一版还是第二版。例如,不管页码如何,标题“PielD词干)”在这两版中的编号均是3.1.3

非常感谢我的学生黄约瑟(Joseph Hwang)在很多方面给予我不可估量的帮助。还有我的同事约翰·库克(John A. Cook)教授,他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对话伙伴,在我们意见不一致时总是很有恩慈地在某些问题上温和地鼓励、推动和纠正我。劳森·斯通(Lawson G. Stone)教授对本书多有贡献,显示出其基于严谨和博学的判断力;再次感谢他允许我们如同在第一版中那样,在附录B中使用他的衍生词干图表。戴尔·沃克(Dale Walker)博士慷慨地对第一版提出了详细的意见和建议,大卫·施莱纳(David Schreiner)博士协助处理参考书目细节,而我的学生布拉德·哈格德(Brad Haggard)则协助编制了索引。

令人难过的是,我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签订了第二版出版合同之后罹患癌症。经过短期的艰难搏斗,约翰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对所有了解约翰的人,这都是一个沉痛的损失,尤其是对于他心爱的西尔维娅(Sylvia)以及索菲亚(Sophia)和伊桑(Ethan)而言。因为我和约翰在大约15年前共同完成第一版的时候有许多快乐的回忆,使我对本书的修订工作一度感到非常艰难。完成修订之后,我最大的荣幸就是以本书来纪念他;“愿对他的记忆成为祝福”。

比尔·阿诺德

 

 

第一版序

本书旨在向圣经希伯来文初学者和中等程度学习者介绍基本和关键的希伯来文句法。本书是我们18年来圣经希伯来文教学的集体结晶。每年我们为大约180名准备从事神职或其他宗教性职业的学生提供教学或者指导。这些教学经验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在两种理解——一边是基于最近十几年来这个学科本身的重要进展,当前在学术上取得的对希伯来文句法的理解;另一边是学生们对希伯来文句法的理解——之间存在巨大鸿沟。这个鸿沟似乎因着在初阶语法和高阶语法之间缺乏中等程度的语法而不断加深。此外,当今对神学教育日益增长的需要,导致人们想要用更少的时间来掌握圣经希伯来文。常常在初阶课程中最先被省略的就是对句法特征的概要了解。因此,我们的目的就是竭尽所能地在学生和圣经希伯来文句法的最新研究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因此,本书无意于替代标准的语法参考书,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常常参考这些书;本书旨在给初阶和中阶程度的学生呈现一条通往圣经希伯来文最新学术领域的通路。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们会在合适之处,在脚注中提供大量的参考文献。特别地,在希伯来文动词系统方面,我们受到的最大影响来自布鲁斯·华尔基(Bruce K. Waltke)和迈克尔·奥康纳(Michael OConnor)的合著。在语法上,我们也频繁地参考了乔恩 - 村冈崇光(Joüon-Muraoka)和盖森尼乌斯 - 考茨施 - 考利(Gesenius-Kautzsch-Cowley)的著作,并在某种程度上参考了范德梅韦 - 诺代 - 克鲁泽(van der Merwe-Naudé-Kroeze)的著作以及迈耶(Meyer)的著作。尽管与这些以及其他学术资源有所交流,但是在某些要点上,我们感到在对圣经希伯来文的探索中,我们已经引入了一些革新,以试图改善我们今天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方式。

我们向同事约瑟夫·邓戈尔(Joseph R. Dongell)、大卫·汤普森(David L. Thompson)、劳森·斯通(Lawson G. Stone)和布伦特·斯特朗(Brent A. Strawn)表达感谢,他们给我们提供了某些方面有益的建议,尤其是劳森·斯通教授允许我们在附录B中使用他的表格。我们也从剑桥大学出版社所聘请的匿名外部评审员所给出的评论和建议中获益匪浅。剑桥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在各方面都是榜样,我们尤其注意到安德烈·贝克(Andrew Beck),他自始至终一直在鼓励我们。此外,菲利斯·伯克(Phyllis Berk)和贾尼斯·博尔斯特(Janis Bolster)也在本书出版过程中做了很多改善性的工作。

 

 

 

中文版序

——经由原文抵达正典的汉语圣经学

 

进入21世纪,中国内地汉语圣经学悄无声息地吹起一股经由原文抵达正典的风气。就基督新教旧约原文、天主教和东正教部分旧约原文而言,犹太教希伯来圣经(或称《塔纳赫》)就是她们共同的根。因此,汉语圣经学的第一块基石正是犹太教正典,在此基础之上基督宗教正典的形成才得以可能。而圣经希伯来文就是抵达犹太教 - 基督宗教正典的最优通道。这种风气表明汉语圣经学在古典语言学上,已经从二手正典译文研究转向原文研习。

但是,由于希伯来语以难学而著称,向来有“习不来语”之绰号,因此,汉语圣经学古典语言的学习和研究需要数代学子努力,才能取得比肩西方欧美以及东方以色列学界的成就。可喜可贺的是,21世纪之初,汉语圣经学终于初步形成这样的风气。在西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萧俊良的《圣经希伯来文文法》已于2008年在沪上出版,成为内地希伯来圣经或旧约希伯来文通用教材。另外,在此之前,傅约翰的《简明古代希伯来文词法、语法、句法》;在此之前及之后,溪水编写组的《古希伯来语教程》(第一至三册);在此之后,吴慕迦、高天锡编著的《圣经旧约原文——希伯来文课本》,都作为圣经希伯来文入门教材面世。

现在摆在诸位面前的是《圣经希伯来文句法指南(中阶)》第二版。首先要说明的是,与出自华人之手的上述四种教材不同,该书由两位美国学者完成:比尔·阿诺德以及英年早逝的崔约翰。他们都从希伯来联合大学 - 犹太宗教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都在现代基督宗教史上享有盛誉的阿斯伯里神学院任职。目前比尔·阿诺德担任保罗·阿摩司讲席旧约诠释教授,另外还担任“新剑桥圣经评注”项目希伯来圣经/旧约主编。其研究领域涵盖旧约和古代近东研究,尤其专精于摩西五经评注,在旧约评注、圣经希伯来文等方面著述颇丰。崔约翰有著作《歧异的传统:圣经文学和第二圣殿时期文学对五经的接受》存世。由此来看,《圣经希伯来文句法指南(中阶)》虽为教材,但是以两位作者扎实的教学和学术研究为根底,从而使教材的品质得到有力的保障。

作为高品质教材的《圣经希伯来文句法指南(中阶)》本身证明该书已经获得读者和市场的认可。《圣经希伯来文句法指南(中阶)》第一版于2003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隔15年,本书第二版于2018年继续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文译本所依据的是第二版。全书结构清晰,包括四个部分。前三个部分覆盖各项词类(名词、动词和小品词),帮助读者从词法和句法进入到含义和意义。第四部分关注子句和句子之间的关系。正如语言类教材惯常所做的那样,本书采用定义和实例演示大部分中阶水平读者需要掌握的圣经希伯来文的基本句法特征。中文译者一直致力于圣经希伯来文学习,有心将本书译为中文。本书中文版不仅将有助于汉语读者在完成初阶之后,通过中阶达到高阶,而且作者特别注重吸收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将之注入教材之中,使教材本身具有一定的学术品格,也能做到与学俱进,与学术前沿保持同步,让汉语读者亦从中受益。就前者而言,汉语读者在掌握圣经希伯来文语法之后,可以流畅、准确地阅读希伯来圣经/旧约原文,而不必花费过多时间和精力,假借工具书或二手译文探究经文的语法和词义。就后者而言,本书中文版将圣经学研究领域日益关注的语篇语言学(又译“话语语言学”)带入书中。因此,对于汉语神学生、传道人、学者以及对此领域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本书既能提供臂力,有助于更快捷和方便地阅读希伯来圣经/旧约原文,也能抵达圣经学学术的门槛。

经曰:“夫风任意而吹,尔闻其声,不知其何来何往。凡由圣神生者,亦若是。”(《约翰福音》38,“文理和合译本”)实际上,近一个世纪之前,李荣芳(18871965年)于19121917年赴美留学,专攻旧约和希伯来文,成为第一位在海外获得圣经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学成后回国从事专业教研工作,为后世留下“李荣芳译本”以及《旧约原文辞典》。现今得力于全球化,我们可以不用远涉重洋到西方取经,在本地即可获得优质的教学资源。由此优渥条件,我们期待这样一股来自地中海东岸的风,继李荣芳先生之后,虽经百年峰回路转,在新时代有助于我们推动新一轮的文明互鉴,加强希伯来文明与中华文明之间的互动。

 

刘平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教授

20247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论数据
在线客服 ×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

物流信息

×
...
展开 收缩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