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已下架
ISBN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开本/介质 | 页数/字数 | 印次/印张 |
---|---|---|---|---|---|---|
9787552705355 | 【美】科恩德R.T. Kendall |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 201802 | 16K(软精装) |
在上帝似乎背叛你的时候,饶恕他!
《标竿人生》作者华理克 鼎力推荐!
适用读者
1. 被自己对神的有限认识所支配,不承认神超然的权能和智慧,以为自己有资格去论断神的人。
2. 渴慕认识圣经中所启示的神,而不是泛神论者;
3. 因祷告不垂听、仰望不成就而对神失望的人;
4. 因神有能力阻止却眼睁睁看着灾难发生而不救拯迁怒于神的人;
5. 渴望更深认识神和神的爱,想要了解他的作为与行事方式的人;
6. 渴望与神和好的人;
7. 教会牧者、神学院师生。
产品推荐语
1.是“饶恕大使”科恩德的“饶恕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也是实践神学领域最大胆、最真诚,最具挑战的探索之作。
2. 本书是难得一见的当代重要的护教隽品;帮助基督徒重新认识神、坚固信心,是传递属灵真意的馈赠佳作。
3.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小叛逆,就是不真认识神却与神犟嘴;用心里所造的神与独一的真神比量,当神不合我的心意,不成就我的梦想,不按照我的期望行事……我口里虽然不讲心里却埋怨、怪罪神,怀疑神的永能与神性。
团购推荐语
1. 本书适合教会团购,配合主题查经,开展深度牧养;
2. 是神学院师生及医治辅导机构作为医治释放的必读参考教材;
标签或关键词心理医治辅导
编辑推荐
许多人看到这本书的英文书名时,都会大惊失色,什么?“饶恕神”?而且是“完全”?你是谁?竟然敢“居高临下”“饶恕”至高至圣的神?
我想说的是,你会这样想,一点都不奇怪!没错,三位一体的独一真神从来不会错,也从来都是慈爱和良善的,他从不欠我们什么,更不需要我们的“饶恕”。
可是,很多人的一生中都会经历一些时刻,会对神失望,甚至会认为“神似乎背叛了我们”。有时候,因着神所做的,也因着神所不做的,使得神看起来确实“不合情理”。这就是科恩德在本书中讨论的核心问题:面对神的“背叛”,我们如何完全“饶恕”他?
其实不是神需要我们饶恕,而是我们需要悔改,需要仰望神的恩典和怜悯,需要重新认识神和他的行事方式,认识并接受且完全信靠他。这就是科恩德想要达到的目的:帮助我们跨越那个“背叛的假象”,重建对神的信心,将眼光锚定在他和他的良善纯全的旨意上,直等到他再来。
他说,那是“一个迟延的梦”,有些祷告和应许只是“尚未实现”。我们要学习哈巴谷,回应神那个“迟延的梦”,因为经上应许说:“虽然迟延,还要等候;因为必然临到,不再迟延。”(哈2:3)
内容简介
“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时,我们如何继续相信呢?
“橄榄树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时,我们如何持守信心呢?
世界充满了饥荒、地震、海啸、疾病等自然灾害,以及种族歧视、战争、伤害、苦待、欺骗或诬告等人为戕害,上帝本来知晓这一切,也有能力去制止,但他为什么保持沉默?还是他没有能力制止,抑或不顾我们的痛楚,允许这一切发生?
本书凝聚了科恩德博士在饶恕方面最透彻的真知灼见,被公认为是他至今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在书中,他正面回应了许多作家忌讳的上述问题,详细阐述了为何我们在感到被上帝抛弃时,还不能也不敢去责备他?作者帮助我们跨越信仰生命中这道主要障碍,除去内心的苦毒,使我们能够全心接受他的恩典,信靠他的带领,被他祝福又合他心意。
媒体评论
我发现人们对上帝所怀的苦毒,是他们不能接受上帝的救恩、不能在日常生活中信靠他的根本障碍。没有谁比科恩德博士更适合谈论这份藏在许多人生命中的伤害了!我非常感激这本书。
——华理克
马鞍峰教会牧师,《标竿人生》作者
科恩德所处理的,是基督徒生命中最有害、最隐秘的一种罪:对上帝的憎恨和不饶恕。这本书能够改变你的生命,使你得释放,从不饶恕上帝的捆绑中解脱出来,成为上帝希望你成为的人。
——埃里克·德尔夫
英国肯特郡梅德斯通圣路加教区牧师
科恩德用深刻的见解和敏锐的洞见帮助我们明白,不是上帝需要人的饶恕,而是我们需要悔改。我们有科恩德这样的朋友,他渴望看到你我这样的罪人与全知全能的至高者和解。
——艾德·史特泽
“生命之路”研究机构主席
科恩德,有“饶恕大使”之称。1973年前往英国,进入牛津大学修得哲学博士学位。于钟马田退休5年后,担任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主任牧师25年,直到2002年退休才回到美国。年逾古稀的科恩德仍退而不休,应美国爱家协会、葛培理机构之邀,曾创下一年160多场的演讲记录;更应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之邀,前往巴勒斯坦,5次会晤巴解组织前领导人阿拉法特,传讲宽恕之道。
著有60多部作品。其中“饶恕三部曲”《宽恕Ⅰ:饶恕和遗忘的艺术》《宽恕Ⅱ:和自己做朋友》《宽恕Ⅲ:有话问苍天》被译成多种文字,释放了无数被囚的心灵。他是当今最好的教导宽恕的作家。
中文版总序/ 6
推荐序一 放下苦毒,与神和解/ 11
推荐序二 一段艰难的旅程/ 15
译者序/ 19
自序/ 24
前言/ 001
第一部分 我们的观点 / 011
第一章难题 / 012
第二章哈巴谷的抱怨 / 026
第三章失望 / 049
第二部分 神的观点 / 069
第四章为什么要有信心 / 070
第五章神的方式 / 088
第六章神对哈巴谷的答复 / 108
第三部分 另一个维度 / 123
第七章控告者 / 124
第八章诡诈的心 / 145
第四部分 不再责怪神 / 163
第九章为什么要饶恕神 / 164
第十章如何完全饶恕神 / 183
第十一章他是清白的 / 202
第十二章一个迟延的梦 / 216
前言
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赢,力战的未必得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明哲的未必得资财,灵巧的未必得喜悦;所临到众人的,是在乎当时的机会。原来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定期;鱼被恶网圈住,鸟被网罗捉住,祸患忽然临到的时候,世人陷在其中,也是如此。(传9:11-12)
人生并不公平。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
1953年2月,17岁的我就读于肯塔基州阿什兰的一所高中。那天,课堂突然被打断了,老师把我叫出去,要我去校长办公室接电话。电话是我叔叔打来的,他说:“柯恩德,你妈妈中风了,已经被送到医院。你爸爸在去接你的路上,快点出去等他。”我问道:“她不会有事吧?”叔叔回答说:“我认为你妈妈病得很厉害。”一会儿工夫,我已经坐在车上,拿撒勒教会的牧师赶紧把我们送到医院。妈妈的半边身体已经瘫痪了。
在接下来的8周里,我们日夜盼望,期望她能够恢复。我们所有的朋友和亲人都在为她祷告。至少有5位大家公认的忠实信徒为她抹油祷告,祈求神医治她。他们中还有人说他们的祷告已经蒙垂听了,也就是说,神已经表示要医治我母亲。我父亲是我认识的最敬虔的人,一天早上,他满怀喜乐地把我叫醒,说神刚刚告诉他,我母亲会被医治。他得出这样的信息,是基于《诗篇》的话:“因为耶和华听了我哀哭的声音。耶和华听了我的恳求,耶和华必收纳我的祷告。”(诗6:8-9)我也得到了我认为是神给我的话,说我母亲会得医治:“要等候耶和华!当壮胆,坚固你的心。我再说:要等候耶和华!”(诗27:14)
我毫不怀疑,深信神已经向我和其他人表明:母亲会得医治,她不会死。
8周之后,我所在的高中乐队要乘火车去华盛顿特区,我们受邀去为那里一年一度的樱花节表演。我母亲坚持要我去,因我吹双簧管。1953年4月8日早上,我们到达那里后,我给住在华盛顿的姨妈打电话,只是想告诉她我已经到了。她却问我在哪里,我告诉她,我正在餐厅和其他乐队成员一起吃早餐。她告诉我别离开,我问为什么,她最初不肯告诉我,但后来还是说了:“你妈妈今天早上去世了。”
我清楚记得那一幕,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后来,我生平第一次搭飞机和弗雷达姨妈一起飞回了阿什兰。我走进家门时,教会的好些成员都在。父亲抱住我的肩膀,啜泣起来。两天后,我们为母亲举行了葬礼。我完全无法从那一事件中彻底恢复过来。我父亲非常忧伤,还要照顾我两岁的小妹玛莉莲,除此之外,他最关心的就是我的信心。他担心我会因此丧失对神的信心。我没有丧失信心。但是,从那之后直到今天,母亲离世对我造成的影响,塑造了我的情感、想法和对事情的期望值。
那时我父亲说:“神太有智慧了,他不可能出错;神太仁慈了,他不可能无情。”对此,我当时相信,现在仍然相信。
少年丧母的经历,并不意味着我有资格来写这本书。相比你或其他人遭受的苦难、伤痛和不公,我的经历不过是沧海一粟。我写这本书,乃是以55年的教牧经历为积淀。我曾牧养过5个教会,最后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服侍了25年。不过,我因《诗篇》27章14节的话认定母亲会得医治却又失望的经历,是神第一次提示我:即便我完全错了,他也会允许我有自己的想法。当然,《诗篇》27章14节并不是在讲医治。但在当时,它对我而言却意味着医治。这番经历在一定程度上预备了我,使我能够同情那些因神受伤或对神失望的人,他们是那样地相信神,却感觉自己被他完全抛弃,我了解他们的感受。
大约十五年前,福音派心理学家詹姆斯•杜布森博士来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看我,他对我说:“柯恩德,我在写一本书,主题是‘当神不合情理时’,你有什么想法吗?”
事实上,我真有一些想法。虽然杜布森博士的许多书都与我的研究没有交集,但他的这本新书所涉及的却正好是我的关注点。针对这个问题,也就是基督徒迟早要面对的“背叛障碍”,我开始跟他分享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杜布森博士诚恳地把《当神不合情理时》的首版献给了我。几年之后,他又邀请我为他的新版作序,于是,我略微展开思路,就“背叛障碍和跨越障碍”的话题,多写了一些想法,它们成为杜布森博士那本书的一部分。但是,很长时间以来,我觉得自己应该写一本书,把那些想法进一步扩充。因此,我在构思这本《完全饶恕神》时,便决定要在某种程度上,就“神似乎背叛我们”这一概念做出详尽的阐述。我想表达的是,是许多深入的思考敦促我写出了这本书,它们远远超出了母亲去世给予我的感悟。
我们能否饶恕神,主要取决于我们对《圣经》所记载的神及他的行事法则的了解。饶恕神的关键,在于认识他的行事方法,并接受它们。
无论神允许你遭遇什么,无论这些事让你多么恼怒、伤痛、挫败或幻灭,如果你需要去饶恕他,我诚挚地祈望,你在阅读本书时会受到激励,最终(越早越好)完全饶恕他。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重建你对神的信心,相信他的存在和信实;你最终必将明白,他是存在的,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来11:6)他是值得我们寻求的,他的赏赐也是值得等待的。
完全饶恕神?
本书的书名可能会使人误会,以为神也会犯罪,所以人应当饶恕他。那么,这种提法是恰当的吗?
因此,我必须解释自己为什么决定写这本书。在神所创造的、仍掌管的这个世界里,罪已进入,每个人都在某种程度上受过苦。这是一个邪恶的世界,其中泛滥着苦难、不公和邪恶。有饥饿、战争、地震、龙卷风、飓风、海啸、腐败的金融机构、贫穷、种族偏见和疾病。神原本可以阻止这些事,不让它们发生,也可以在任何时候进行干预,阻止任何邪恶。
除了世间的各种苦难,我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受过伤害,如被人苦待、被人占便宜、受蒙蔽,或者遭遇事故、受病痛折磨,或者失去工作、过早失去所爱的人、失去朋友,甚至是被诬告。更不用说那些被强奸、性侵、抢劫的人,或是被腐败法官给予不公平判决的人。
神可以在任何时候阻止上面所说的任何一种邪恶。成为基督徒不会免于受苦,坏事也会落到基督徒头上,好事也会落到那些不仅不信神还作恶多端的人身上。约翰•肯尼迪总统说过:“人生并不公平。”
神允许这些事发生。他本来可以加以阻止的。毕竟,他是全能全知的神。不公平的事和极端的苦难每天都在发生,他都看在眼里,却又显然是袖手旁观。在雅各看来,不管是谁,如果知道行善却不去行,就是有罪了。(雅4:17)而在我们看来,正确的事就是要阻止邪恶,但神却没有去阻止。为什么呢?
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原因。
在结束这篇前言之前,我要尽可能清楚地让你知道我心中的根本想法。
首先,我决不认为神在任何事上犯了错,他不应当为任何事受责备。你会问:“那你为什么还说要饶恕他呢?”我会给出如下三个理由,它们都将在书中得到详尽地阐述:
1. 我们不可被自己对神的有限认识所支配,以为自己有资格去论断他。
2. 我们饶恕神,不是因为他有罪,而是因为我们认定,他就是《圣经》所启示的那位神。
3. 我们必须释放神,让他完全免受责备,直到世人“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于父神”。(腓2:10-11)
我们要完全饶恕的神,是《圣经》中记载的那位神,是旧约和新约所启示的那位神。有些人不承认神具有无限的权能和智慧。这样的人不太可能相信《圣经》是绝对无误的,但是我信。这些人希望持守对神的信仰,但他们想要相信的,却未必是《圣经》里启示的那位神。我会在本书中用一部分篇幅,来集中探讨神和他的行事方式。
几年前,我写了一本书,书名是《昨日、今日和明日的恩膏》。我邀请了一位在神学界很受尊敬的老朋友为这本书写序,却遭到了他的拒绝,我很难过,一连好多天都无法思考其他的事。但是,他拒绝为我写序,并没有做错什么,他只是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我必须饶恕他。我若批评他的决定,那就不妥当了。他有他的理由。是的,我受到深深的伤害,可他并没有做错什么,他只不过是坚持了自己的想法。当然,这个例子根本不能和神忠实于他自己的方式相比,不过,就算我们因神失望或感到背叛,也仍然必须饶恕他。
我写这本书,是为了使你得自由。放开神,你自己也将获得自由。我向你保证。我从未带着如此痛苦的想法和关爱来写书,几年来我一直在为这本书努力。我坚信,这本书不仅会让你更加认识神,也会让你在思想和精神上有所突破。我写到这里的时候也正在祷告,祈求圣灵帮助你领会我的文字所表达的真意,使你不致错误解读、错误应用或错误理解书中的内容。
我祈祷圣灵把你从困惑或苦毒中释放出来,使你爱上《圣经》中启示的这位神。他是值得我们寻求的,他的赏赐也是值得等待的。
精彩书摘
第五章神的方式
我如今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将你的道指示我。(出33:13)
神以神秘的方式行奇事。他将脚印植入海中,又驾驭风浪。
——威廉•库珀(1731-1800)
人们常说,我们对神的认识来自我们的父母,尤其是父亲。我相信这种说法有大量的事实依据。例如,有些人的父亲很严厉,他们就认为神也很严厉;有些人的父亲性情冷淡且总不在身边,他们就难以相信神会垂听他们的祷告。我记得8岁那年,我从学校带回一份成绩单,上面有8个A,2个B。我知道我父亲会更关注那2个B,会说:“柯恩德,再努力些,下回你就能得全A了。”我果然猜中了!这对我造成的影响就是,我感到自己再努力也无法让父亲欢喜,因此,我面对神时也曾有过这样的烦恼,总觉得自己达不到他那崇高的标准。我若坦诚相告,就会承认自己现在在这方面仍然有所挣扎。
我在肯塔基州的教会长大,那里非常嘈杂(人们喜乐地呼喊,牧师也要扯着嗓子讲话,大家才听得见),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是严格遵守律法。我害怕自己随时会下地狱,相信进天堂完全取决于我有多好的表现。然而,不管你是否相信,我不会全盘否定我的教会背景,因为它并非一无是处。最初真正使钟马田博士对我感兴趣的,就是我的拿撒勒教会背景。撇开那些刚刚提到的负面因素,那里培养了我对神的敬畏心、对《圣经》的坚定信念、对祷告的热爱,以及亲近神的强烈愿望。
关于神,我们能说出的最深刻的话便是:神就是神,因为这就是他的方式。他没有用某种特定的方式限定自己,他永远都是他自己。摩西当年求问神的名字,得到的答复是:“我是自有永有的。你要对以色列人这样说:‘那自有的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出3:14)在希伯来文中,神的名字是Yahweh——自有永有的。1964年我被授予圣职时,我的一位主要导师N.伯内特•马格鲁德博士在仪式上证道,他说:“关于神,你能说的最深刻的话就是:神有他自己的方式。”
《圣经》的全部内容都是关于这位神的。因此,我谈到神的时候,就是指《圣经》里的神,是《圣经》所启示和谈论的那位神。他是永存的创造者,是昔在、今在、永在的神。他创造出可视的东西,是因为他决定这么做,就用他的话语成就了。(创1:1-3;来11:3)他是一切之先的,也就是说,在他创造万有之前,宇宙中除了神,什么也没有。《罗马书》8章20节说,他以某种方式创造了世界,使其“服在虚空之下”(和合本),也就是“服在徒然之下”(英文标准版)、“服在虚荣之下”(钦定版)、“使其不能达成自身的目的”(耶路撒冷版)。这就为世上的邪恶提供了可能性。神既然创造了一切,也包括魔鬼(天使堕落成魔鬼)。(西1:16)在神所命定的时间,大约两千年左右,神差遣他的儿子来到世上,永恒之神的道变成了肉身,(约1:4、14;加4:4;来10:5)神给他起名为耶稣。(太1:21)耶稣在十字架上受死,不是因为事情出了差错,乃是因为事情本当如此,这就是他起初降世为人的原因。(徒2:23,4:28)这同一位耶稣,已经从死里复活、被高举到天父的右边。在你读这些文字的时候,他现在正在那里。他会一直在那里,直到天父让他返回世上掌权、做至高审判者的那一天。(徒17:31;提后4:1)
神的属性
“属性”这个词是指某人固有的特点或特征。神有着某种不会改变的特质。是的,那些特质的确不会改变。事实上,神的一个特质就是不改变。(玛3:6;雅1:17)神是永恒的,在他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诗90:2;启1:17)神是无穷无限的。(诗145:3;赛40:28)他也是三一神:一位神,三个位格——圣父、圣子、圣灵。(太28:19;林后13:14)神的另一个特质是无谎言。(来6:18;多1:2)他就是这样的神。
他还有一些别的属性:他是无所不能的(全能的:耶32:17;路1:37)、无所不知的(他知晓一切:伯37:16;来4:13)、无所不在的(他在每一个地方:诗139:1-12;耶23:24);他是人看不见的(出33:20;约1:18)、是光(提6:16;约壹1:5)、是不可思议的(无法把握和估算的:伯11:7;罗11:33);他是清洁和圣洁的(利11:44;哈1:13)、全智的(诗147:5;罗11:33-34)、至高无上的(有权按己意抉择:罗9:11-15;弗1:11)、公义的(申32:4;传12:14)、慈爱的(约3:16;约壹4:8)、怜恤的(诗145:8;路6:36);他还是忌邪的(出34:14;申5:9),也是会发怒的(诗2:12;太3:7)。
神的属性之和
但是,有一个词将上述的描述总结起来,成为他所有的属性之和,那就是:荣耀。他实质就是荣耀之神。(徒7:2)你若必须用一个词来反映神的本性或本质,那就是荣耀。被译作“荣耀”的那个词,在希伯来文中是kabhod,意为有重量的、重要的,表明他那极高的名望。希腊文的荣耀则是doxa,意为颂赞或荣光,其字根的意思是“意见”,即神的荣耀就是他的想法或心意。你若把希伯来文的kabhod和希腊文的doxa结合起来,就会得到下面几个词:威严、崇高、辉煌、能力、智慧、目的,以及神至高无上的旨意。而所有这些描述都浓缩在一个词中,那就是“荣耀”。
所以神是忌邪的,他名为忌邪者。(出34:14)十诫的第一条就是:“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出20:3)他不会容忍任何争竞或任何侵入他领域的人,他要我们将得救和行善的功劳全部归给他,他要我们对他绝对忠诚。所以,他希望得到颂赞和尊崇。他就是这样的神。
神的特质
我上面谈到的神的属性,并不是什么新的发现,它们不过是正统基督教中关于神的一些标准教导。但是,我现在要谈谈神的其他特性——可能鲜为人知的特性。我要讲述他那特殊的、不同寻常的做事方式,或许有些奇怪,但肯定是唯他独有的。对于他的方式,我们可能喜欢,也可能不喜欢。但是,他是世上唯一的真神,他就是他,因为这就是他的方式。我再说一遍:他即便想改变,也不可能有任何不同。不过,请别担忧,他乐于做他自己。
摩西曾对神说:“我如今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将你的道指示我。”(出33:13)记得有一次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极其清醒,就像第一次读到一样。摩西察觉出神喜悦他,就决定利用这一点,向神提出一个请求。也许在那一刻,摩西向神求任何他想要的东西都能够得到。你是否幻想过,你若知道自己求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你会向神求什么呢?这就是摩西的请求令我清醒的原因。但愿我也曾想过求神“将你的道指示我”,然而我却没有。这让我们明白摩西是怎样的人,以及他为何会蒙神喜悦。
所罗门也有过类似的经历,神让他任意提要求。那是他求太阳、月亮和星星的机会啊!但他求的却是智慧。神十分喜悦他的请求,便向所罗门承诺,他不仅会得到他所求的智慧,还将得到他没有祈求的东西——长寿、财富和其他的祝福。(王上3:10-13)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按神的心意来求,比如,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他赐给我们的,会比我们所求的还要多。(太6:33;弗3:20)
摩西本来可以求天求地,但他却求认识神的道。摩西这样求,令神空前喜悦。摩西爱神之极,便希望神用他的道指教他,这就让神得到了无限的尊荣。
令神极其难过和头疼的是,他的子民不晓得他的道。(诗95:10;来3:10)神希望我们认识他的道,他想知道,当我们对他有更多的认识后,会怎样爱他。神希望我们认定他本来的样子,而不是我们希望他像什么。
因此,完全饶恕神,就在于不去责怪他:不因他的行为责怪他,也不因他是这样的神责怪他。这也意味着,我们接纳神,不仅要接纳前面提到的他的那些属性,还要接纳我们已经认识到的他的某些特质。
他毫无征兆地将自己隐藏起来
“救主以色列的神啊,你实在是自隐的神。”(赛45:15)我们迟早会发现以赛亚的这个发现,那位昨天还十分真实、充满生气、似乎离我们很近的神,今天就突然消失了。他悄悄地不通知一下,就离我们而去,就像从未临到一样。今天还在,明天就走了。怎么会这样呢?请你告诉我。如果非要我回答,我就会说,部分原因在于他不希望我们与他变得过于熟悉。神的确渴望与我们亲密,但并未达到我们可以把他的同在视为理所当然的程度。这是他本性的一部分,正如我前面所说,他是在欲擒故纵。他希望我们能够寻求他。这就是他的方式。
我们可以向进入应许之地的以色列百姓学习。神对他们的要求是,不可离约柜太近。不过,他们得到的指示是,要知道当走的路,就要跟随约柜和抬约柜的祭司。但同时他们又被告诫:“只是你们和约柜相离,要量二千肘,不可与约柜相近。”(书3:4)
神希望我们亲近他,但有时我们可能和他变得太熟悉了。我们也可能觉得他的同在是理所当然的,会像约瑟和马利亚那样,以为耶稣和他们在一起,但事实上,他们已经走了一天的路程,耶稣却并没有与他们同行。(路2:44)
神不希望我们把他的同在视为理所当然,因此,我认为他自隐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使我们不至于放肆。
神若能提前通知我们一声,告诉我们他即将向我们掩面隐藏,那该多好呀。我但愿他会说:“周二下午3点钟,请注意啦,我的尊容之光会离开你。但是不要担忧,不要惊慌。我只是在考验你。”不是这样的。他会径直去做。有时他甚至会这样对待刚认识他的人,缩短他和他们之间的蜜月期。他也这样对待他最成熟的孩子。他特别要这样对待那些他委以重任的人。在撒母耳用油膏抹大卫时,(撒上16:13)神或许可以说:“大卫,我得告诉你,你要过20年才能被立为王。而且在未来的20年中,你想要活命,就必须躲避你的敌人扫罗。不过,别担忧,这是你做王之前的一部分预备工作。”事实并非如此。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没有任何征兆,大卫就被扔进了难以想象的困境中,遭受苦待和不公。那段时期持续了20年。
神的确渴望与我们亲密。“耶和华与敬畏他的人亲密。”(诗25:14)那么,当神将自己隐藏起来的时候,他希望我们做什么呢?答案是:寻求他的面。正如我前面所说的,他希望我们寻求他。“你说:‘你们当寻求我的面。’那时我心向你说:‘耶和华啊,你的面我正要寻求。’不要向我掩面。”(诗27:8-9)神了解每一个人,了解我们想法背后的每一个动机。“你若寻求他,他必使你寻见。”(代上28:9)“你们寻求我,若专心寻求我,就必寻见……我必被你们寻见。”(耶29:13-14)
有时,从根本上讲,是我们的罪使神掩面。“你们的罪孽使你们与神隔绝,你们的罪恶使他掩面不听你们。”(赛59:2)不过,神这么做,是因为他忌邪;他爱我们,希望我们寻求他。掩面是他吸引我们注意他的手段,这样,我们才会寻求他的面。“这称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祷告,寻求我的面,转离他们的恶行,我必从天上垂听,赦免他们的罪,医治他们的地。”(代下7:14)
神掩面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呢?我们会感到他不爱我们了,我们会很孤独。我们感到自己一定是被骗了,甚至怀疑他之前是否真的爱我们。我们反复祷告,却没有得到他的应允,也没有得到任何回应的迹象。他可能会让他的子民经历一段无雨的干旱期。在我们极需听他说话的时候,他却不把那些及时的话语赐给我们。最可怕的饥荒是无法听到神的话语。(摩8:11)他可能会允许他的子民堕落得极深,以致他们所处的社会和国家都不尊重他们。他可能会允许他眼中的瞳仁,即他的教会成为世人的笑柄。他可以不把领导能力赐给领导人,使那些当权和有影响力的人缺乏智慧。至于那些以他之名蒙召的人,他也可以不为他们平反,不在经济上祝福他们,不赐给他们健康和保护。
不过,这些并非是坏信号,他掩面的根本原因,是出于那深情的爱。他渴望我们去寻求他的面,这样他就能够真的引起我们的注意。
他喜欢在关键时刻出现
我不明白,但神确实有掩面的习惯。我们看不见他,就想知道是否还会再见到他。这种隐藏似乎常常超出我们表面的忍受度。在这之后他就会出现。他呼召摩西去拯救以色列人,后来却引发了更多前所未有的苦难。那些以色列人为法老修建古金字塔,他们已经被苦待了很长时间。但是,摩西去帮助他们之后,情况却变得更糟!法老对待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酷!法老对他们说:“现在你们去做工吧!草是不给你们的,砖却要如数交纳。”(出5:18)
想想他们沮丧的感受吧!他们或许感到自己遭到背叛了,这是可能的。因此摩西就向神诉苦:“主啊,你为什么苦待这百姓呢?为什么打发我去呢?自从我去见法老,奉你的名说话,他就苦待这百姓,你一点也没有拯救他们。”(出5:22-23)摩西非常困惑,但他没有放弃。他继续坚持着。
紧接着,在埃及出现了十个灾难,最后法老只好让以色列民离开。但3天之后,埃及人就开始追赶摩西和他的人民。以色列人被赶到红海的一角。他们不敢朝后退,也不能朝右或朝左走,他们的面前唯有大海。“法老临近的时候,以色列人举目看见埃及人赶来,就甚惧怕,向耶和华哀求。”(出14:10)
以色列人就对摩西说:“难道在埃及没有坟地,你把我们带来死在旷野吗?你为什么这样待我们,将我们从埃及领出来呢?”(出14:11)摩西似乎很勇敢:“不要惧怕,只管站住!看耶和华今天向你们所要施行的救恩……耶和华必为你们争战,你们只管静默,不要作声。”(出14:13-14)然而在这看似勇敢的外表下,摩西自己却显然吓得要死!虽然圣经并没有记载“摩西向耶和华哀求”,但他应该是这么做了。因为我知道神对摩西说:“你为什么向我哀求呢?你吩咐以色列人往前走。你举手向海伸仗,把水分开,以色列人要下海中走干地。”(出14:15-16)
他们按神的吩咐做了。一切都发生在最后一刻。我不明白为什么,但有的时候,神确实会在我们以为太迟的时候才做工。
在这之前,一切尚未结束。神就是这样。这是他的方式,是他的特质之一。
我前面提到过,1962至1963年间,我在俄亥俄州的一个教会做牧师。大多数人都不接受我的教导。许多人停止奉献,我们只好被迫离开(那招真的管用)。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有一天早晨起床后,我正在琢磨如何和路易丝度过那一天。我们每周100美元的微薄薪水已经被降了一半。收入更少了,但我们还必须用它支付房租。此外,我们没有汽油,也缺乏生活用品。但是当天的邮件到了,我们却收到一张25美元的支票,是一对夫妇从伊利诺伊州寄来的。我甚至不知道他们知道我们在俄亥俄州。他们俩头一天醒来的时候,都坚定地认为他们应当寄25美元给我和路易丝。对我们而言,那是纯金。这个例子又一次说明神的出现绝不会太迟、绝不会太早,却总是刚刚好。
他的显现是不可预知的
神真正显现的时候,他所采用的方式常常让人无可置疑却又称奇不已,有时甚至有点怪异。他用一朵云引导以色列人穿越旷野,“日间,耶和华的云彩是在帐幕以上;夜间,云中有火……”(出40:38)云彩收上去的时候,他们就起程。如果云彩不收上去,他们就待在原地。以色列民就那样生活了40年。
一天,先知以利亚正处在沮丧的低谷,神出现了。“在他面前有烈风大作,崩山碎石,耶和华却不在风中;风后地震,耶和华却不在其中;地震后有火,耶和华也不在火中;火后有微小的声音。”(王上19:11-12,钦定版为“安静细小的声音”)
神选择在那样的时刻以那样的方式出现。“以利亚听见,就用外衣蒙上脸,出来站在洞口。”(王上19:13)
古时,在帐幕被云彩充满的时候,“甚至祭司不能站立供职,因为耶和华的荣光充满了神的殿。”(代下5:14)1956年的4月,在肯塔基州阿什兰的教会,我们有过一场不同寻常的聚会,充斥在会堂的薄雾一直伴随着我们,那极可能是同一种现象,肯定是神不寻常的显现。
有时,神的临在是医治的同在,“主的能力与耶稣同在,使他能医治病人。”(路5:17)有时,神的临在会带来极大的恐惧,正如亚拿尼亚和撒非喇对圣灵撒谎之后突然亡命。(徒5:1-11)有时,神的临在会带来喜乐。(尼8:10)人们得到医治,撒玛利亚城里就大有欢喜。(徒8:8)有时,神的临在会令人扑倒在地。(约18:6;启1:17)
以赛亚劝告我们:“当趁耶和华可寻找的时候寻找他。”(赛55:6)大卫说:“凡虔诚人都当趁你可寻找的时候祷告你。”(诗32:6)神若将他自己隐藏起来,我们就感到自己的祷告是徒劳的。但是,他若显现,我们就要抓住他。“你们要为自己栽种公义,就能收割慈爱。现今正是寻求耶和华的时候,你们要开垦荒地,等他临到,使公义如雨降在你们身上。”(何10:12)先知发出这样的劝告,是在提醒我们:神靠近了——他快要出现了。
我们在威斯敏斯特教会的时候,曾带着日益开放的心态,祈求神以他选定的方式在我们中间荣耀地显现。我略知教会历史,有时害怕神会以某种我们难以接受的方式临到我们在伦敦的教会!1801年,在我老家肯塔基州一个叫作甘蔗岭的地方,发生过一个奇迹。那是在一次营会里,大约有1500人,一位卫理公会的牧师开始证道。他证道的内容取自《哥林多后书》5章10节:“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叫各人按照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当时一股极大的力量临到众人。出乎意料的是,数百人无助地倒在地上,就那么躺了几个小时。最后,他们一批批站起来,带着新的确信和喜乐欢呼。这样的现象持续了4天。我担心这会发生在威斯敏斯特教会,所以在立约祷告中措辞非常谨慎!
神喜欢宠爱弱者
很久以前,神确定了一套拣选侍奉者的模式,这是人们想象不到的。他喜欢挑选那些看似最不可能被他使用的人。以年轻的大卫为例,他的父亲耶西,就完全低估了他。耶西从未想过,大卫会被选上。撒母耳来到耶西家中膏立新王(当时扫罗王还活着),耶西高兴地叫出他的七个儿子,撒母耳就从老大以利押开始挑选。但撒母耳在逐个查看后,这些儿子一个都没有选上。撒母耳就问耶西:“你的儿子都在这里吗?”耶西回答说:“还有个小的,现在放羊。”(撒上16:11)耶西似乎对撒母耳的盘问感到不太舒服,因为很显然,他压根就没想让大卫到场。没有人猜得到,下一个王会是耶西的儿子大卫。
耶稣开始他的事工时,就沿用了这样的模式。他去接触那些被人忽视的人,尤其是处于劣势的人。他告诉施洗约翰如何辨认真正的弥赛亚:“就是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麻风的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路7:22)不只是普通民众乐于听耶稣讲道,而且正如我们前面看到的,耶稣故意挑选那些看似最不合格的人做他的门徒。他没有从最有威望的撒都该人和法利赛人中挑选门徒,却选择了普通人,他们中有些人还会令人侧目,比如税吏马太。
不仅如此,一项针对耶稣的典型控告就是,他和罪人相处。耶稣承认他们的指控,然后用三个比喻来说明神乐意拯救那些冒犯了“义人”的人。(路15章)法利赛人问耶稣的门徒:“你们的先生为什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饭呢?”耶稣就回答:“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太9:11-13)
罪人、穷人、无名之辈、遭排斥的人、受伤的人、众人都不愿理睬的人……他们就是神要去触摸和恩宠的人。不管保罗和某些犹太领袖的分歧是什么,他们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保罗说的:“只是愿意我们记念穷人,这也是我本来热心去行的。”(加2:10)这些人正是神乐意关注的。“在神我们的父面前,那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就是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并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1:27)
耶稣寻找那些遭排斥的、痛苦的、受伤的和破碎的人。你受过伤吗?你正在经历破碎吗?你被人排斥过吗?耶稣在呼唤你。“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太12:20)
这是神的另一种方式,是他的一个特质。
这是真神。“耶和华在他一切所行的,无不公义;在他一切所做的都有慈爱。”(诗145:17)神说:“夸口的却因他有聪明,认识我是耶和华,又知道我喜悦在世上施行慈爱公平和公义。”(耶9:24)
这就是神的方式。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