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梯书屋有限公司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与永恒有关的30个观念——信仰寻求理解Eternity 联系客服

原价
¥32.00
销售价
29.40
此商品积分最高可抵现 0.029
  • 累计销量1
  • 浏览次数1064
  • 累计评论0
首页
书籍参数
ISBN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开本/介质 页数/字数 印次/印张
9787542653604 危舟 上海三联书店 2016-1 32
商品细节

【本书特点】

1. 本书面向公共社会,深入浅出地介绍30个重要的基督教观念及其对人类思想与社会的影响,引发人的思考;

2.本书以“信仰寻求理解”的方式,溯本清源,探寻30个观念的真实涵义,适合愿意更深认识信仰的基督徒细读;

3. 本书在阐释概念的同时,也对其相关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可作为一本研读基督教历史的参考书。


【内容简介】

    两千年来,基督教对人类文明影响至深,其观念不仅改变着人类的思想路径,也成为思想史的一部分。本书选取了30个基督教观念展开论述,其中既有历史脉络的梳理,又有概念的阐释。全书以“信仰寻求理解”的方式,溯本清源,探寻这些观念的真实涵义。在此基础上,作者又进一步阐述诸观念对政治、法律、经济等思想领域的影响,并探讨其间得失。字里行间,既能感受到信仰的激情,也可以看见理性的思考,更能引发读者对永恒的关注。


【读者对象】

1.对信仰话题感兴趣的一般读者;

2.希望更深认识基督教信仰的信徒。

作者简介

危舟:原名周威,自动化专业毕业,现任职于上海某企业,业余读书、写作,作品散见于网络和报刊。

目录

一、“我是自有永有的”
   唯独圣经   / 003
   权威   / 011
   三位一体   / 017
   护理   / 024
   上帝在天上,人在地上   / 031

二、“看哪,上帝的羔羊”
   律法   / 041
   罪   / 048
   道成肉身   / 055
   福音   / 062
   救赎   / 069

三、“我就是生命的粮”
   拣选   / 079
   呼召   / 086
   重生   / 093
   悔改   / 100
   因信称义   / 107

四、“在我里面有平安”
   平安   / 117
   苦难   / 124
   盼望   / 132
   永生   / 139
   良心自由   / 146

五、“使他们都合而为一”
   信徒皆祭司   / 155
   团契   / 161
   教会之外无救恩   / 168
   圣约   / 174
   国度   / 181

六、“他的荣光充满全地”
   信仰寻求理解   / 191
   工作就是祷告   / 198
 宽容   / 205
     政教分离   / 212
   顺服掌权的   / 219

试读

护理
论到上帝的存在,有人喜欢从创造的角度加以论证。此类论证中,以英国人威廉•佩利(William Paley)的钟表比喻最为著名。佩利认为,钟表有着设计的显著特点,表明它是为特定目的而造。同样,世界万物也有设计的特点,并表现出一定的目的性。既然钟表可以表明钟表匠的存在,那么万物皆表明上帝的存在。如果仅就创造而论,佩利的说法似乎蛮有道理,但其遮蔽了与创造紧密相连的一个观念:护理。

威廉•佩利

至于何为上帝的护理,《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的第十一问给出了答案:“上帝的护理之工乃是:他极其圣洁地、智慧地、有权能地,继续保守,并统管他所创造的万有及其一切行动。” 可见,与创造一样,护理也是上帝主动的作为,只不过它是紧接在创造之后的持续性工作。由此定义可知,护理主要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即保守和统管。
上帝创造万有,但万有无法自存,要继续存在下去,离不开上帝的保守。并且,上帝的创造和保守,都是藉着基督得以成就。保罗论到基督时强调,不仅“万有都是靠他造的”(西1∶16),“万有也靠他而立”(西1∶17)。因此,护理的所谓保守之意,即上帝藉着基督维持和托住受造物,确保其继续存在。若有任何瞬间,上帝收回他的智慧与权能,一切受造物都将化为虚无,不复存在。
按照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的说法,受造物每个瞬间的存在,都不依赖于自身此前的存在,故而可将其存在视作上帝持续不断的新创造。换言之,受造物此前的存在,与它此刻的存在,并不构成因果关系。因为此前的时间已经不存在,时间中的受造物也不再存在,而受造物此刻能够存在,就与它自身毫无关系,完全在于上帝定意维持它与此前相同的存在。
除了保守受造物的存在,上帝也赋予受造物存在和运动的方式。保罗曾对雅典人说:“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徒17∶28)不仅受造物的存留,其动作同样需要仰赖上帝的保守。此处所谓的动作,不单指受造物的物理运动,还包含着人的理性与意志的运作。因为“王的心在耶和华手中,好像陇沟的水随意流转”(箴21∶1)。人心与流水相似,二者皆在上帝的保守之下。此种保守,可称之为合作。
合作的意思是说,受造物虽按其本性自行运动,却不独立于上帝的护理,需要藉着护理才能产生运动。上帝是运动的初级因,受造物乃藉着次级因与其合作,但次级因亦非完全独立,上帝的权能甚至也延及一切次级因。在此种合作方式下,人的行为无论善恶,皆不在护理之外,却是出于人自己的决定,人需要为其行为负责。
护理的统管层面,意指上帝管理和引导一切事物,以成就他的旨意。这种护理既是说上帝管理一切受造物,也指上帝掌握善恶祸福,以及所有事件的终局。因此,罪恶与苦难亦在上帝的统管之下,否则就表示有些事情脱离了上帝的护理。即便如此,罪之根源却不在上帝,而是在败坏的人类。上帝会允许人犯罪,也会使用人的罪来施行他公义的审判,但上帝从未强迫人犯罪。上帝会管理和引导人的意志,也会用环境或事件来影响人,但人之所行仍是他自己定意而为。
无论人的行为如何,上帝始终掌管万事,圣洁地成就他的旨意,使他自己得着荣耀。所以,约瑟在经历兄弟的迫害之后,明白了上帝护理的奇妙,知道“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上帝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创50∶20)。
如果我们相信上帝的护理,就会明白为何从佩拉纠主义到阿明尼乌主义,那种认为人有自由意志的观念尽皆错误。因为护理表明,人的理性与意志并不独立,无法离开上帝自行发挥功用。但是,圣经的启示也很清楚,上帝的护理与人的责任,二者都同样真实。无可否认,护理的确有着人无法理解的奥秘。耶和华说:“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赛55∶9)上帝就是上帝,他不需要向人汇报如何护理。况且,人的智慧,难以承受上帝的答案。基督徒阅读圣经,通过上帝的话语认识他,同时也藉着上帝的作为认识他。但是,我们必须透过上帝的话语来看待其作为。因为上帝愿意俯就人,让人谦卑在其话语之下,并透过话语认识他护理的作为。要真明白上帝的护理,信心比理性和经验更重要。
护理让人看到上帝之手无所不在,人既当尽其受造物的本分,又不必为超越其受造身份的事情忧虑。世界不为盲目的命运所操纵,亦非受无位格的律支配。我们所经历的一切,既不是出于偶然,也不是理所当然,而是全能的上帝,出于至高的主权,为着自己的荣耀进行的神圣护理。
身为受造物,唯有相信上帝的护理,我们才能像保罗一样深信,无论什么“都不能叫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罗8∶39)。也唯有如此相信,我们方能有患难中的坚忍,并且可以为一切事项感恩。倘若苦难不在上帝的护理之内,苦难就是终极实在。人被苦难击中时,势必失去盼望,甚至会以苦难为偶像。一旦在苦难中站立得住,则认为是靠己力得胜,而不思感恩,徒增骄傲。
揆诸思想史,我们会发现,直接攻击基督教,未必会伤害到它。基督教受到的最大伤害,通常来自于以错误的方式为其辩护者。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人们常用上帝以自然律管理万有来为护理辩护,却否认存在任何超自然现象。然而,一旦否认上帝超自然的护理,我们将不得不拒绝圣经中的超自然因素,只接受纯粹自然主义的解释。其后果是圣经研究中的高等批判,以及神学上的自由主义。可事实上,救恩本身就是超自然主义的,并且包含在护理之内。否认上帝超自然的护理,等于否认救恩,也就拆毁了整个基督教信仰。
与护理关系最密切的思想,当属自然神论。自然神论者承认上帝的创造,但是否认真正的护理,相信受造物的存在与行动并不需要倚靠上帝。如此一来,对于现存的受造物,上帝就成为可有可无的抽象符号。此后,人便很容易抛弃此符号,转而在受造界寻找敬拜对象,甚至将受造界与上帝等同起来。所以,自然神论加上人的偶像崇拜的倾向,亦会带来泛神论的后果。英国哲学家托兰德(John Toland)就是典型的例子,其早期著作《基督教并不神秘》是一部自然神论作品,到晚年他却写出了《泛神论要义》。
当然,自然神论者未必都拒绝护理的观念,有人甚至能够接受超自然的护理。自然神论最大的问题在于过分倚重理性,以致将理性与启示并列,甚至认为理性高于启示。在此观念下,护理就不再是出于上帝主权的行动,而是理性原则的运行。
护理的观念,深刻地影响着人对世界的认识。面对上帝的护理,我们必须谦卑下来,承认人类知识的有限。可以说,知识的分立与理性的限度,构成了市场经济的认识论基础。而计划经济的思维则采取了上帝视角,它暗示着人具有上帝才拥有的知识。
在讨论自利与经济的关系时,荷兰人曼德维尔(Bernard Mandeville)的所谓“私人的恶德就是公众的利益”,在功利主义的解释下,轻易地撼动了道德的根基。不过,作为17和18世纪的欧洲人,曼德维尔本人尚受传统基督教信念的道德约束,承认私德与公利间的悖论,认为那是在神圣智慧的引导下,人类“被其自身的弱点及缺憾引向短暂幸福之路”。其实早在曼德维尔之前,拓荒北美的清教徒,已经意识到人性的自私与经济繁荣之间存在的悖论。“五月花号”的乘客之一,曾任普利茅斯殖民地总督的布拉福德(William Bradford),亲历了清教徒移民们公社式劳动试验的失败,见证了私有制下劳动效率的提高。对此,他感叹道:“上帝洞悉人里面的缺点和不足,上帝以他自己的智慧看到有另一种生活方式更适合他们。”
如今,相信上帝已死的人们,似乎只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因着鄙弃“恶德”,彻底否定自由市场。要么相信,既然“恶德”带来公众的利益,在功利主义的逻辑下,说到底,“恶德”其实就等同于“美德”。举个圣经的例子,好比犹大出卖了耶稣,使他被钉十字架,完成救赎计划,便说犹大有功于救赎,罪恶应视作功劳。的确,如果没有那位始终掌权护理万有的上帝,人的逻辑大抵如此,概莫能外。对于基督徒来讲,因着对上帝主权的顺服,既会认定“恶德”就是“恶德”,而不会为它导致的有利后果改变看法,又能很容易地接受自由经济带给我们的益处。基督徒会一面为人类罪性中的贪婪而忧伤,一面为哪怕是人类的罪恶,全能的上帝都能用来成就美善而赞美和感恩。
因为人都是罪人,所以市场是必须的;因为上帝的护理,所以市场是有效的。无论“看不见的手”带来的是完全市场竞争下的自动均衡状态,还是目的论导向的神意之实现,经济繁荣都只能是恩典,是上帝神圣护理的结果。基督徒不必期待人性的完美,但人性的败坏本身绝非繁荣的根源。因着上帝赋予的自由,每个人都必须承担道德责任。

亚当•斯密

一旦脱离神圣背景,护理的因素就会逐渐遭到忽略。市场经济的理论奠基者,兼具道德哲学家身份的亚当•斯密(Adam Smith),其思想在多大程度上受惠于苏格兰长老会,暂且不论。但是,受斯多亚哲学的影响,斯密的思想更接近自然神论。为了消除道德与市场间的张力,他最终只能寄希望于认识自然理性的精英群体。而后世学者完全无视护理,以进化论的方式讨论自由市场时,就具有了泛神论的色彩。说到底,只要与超越的护理隔绝,纯粹的市场逻辑,不过是偶像崇拜。
“深哉!上帝丰富的智慧和知识。他的判断何其难测!他的踪迹何其难寻!”(罗11∶33)受造物不可越过自己的位分,窥测上帝护理的所有奥秘,唯有谨守遵行上帝的命令,相信他的应许必定成就。那么,护理的观念就不会给我们增添疑惑,而是使我们得着安慰与喜乐。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论数据
在线客服 ×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

物流信息

×
...
展开 收缩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