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已下架
ISBN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开本/介质 | 页数/字数 | 印次/印张 |
---|---|---|---|---|---|---|
9787511719560 | 【美】海斯Richard B. Hays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2014-3 | 16 |
新的读经角度‧新的伦理洞见‧新的群体目标‧新的生活动力
经典与先知的呼声让世界看见典范
【主题】
这趟旅程的目的,不只是帮助我们如何透过圣经来讨论是非对错,更是要藉着全然浸润在新约的伦理意境里面,重新形塑我们观看世界、观看自我的角度。透过本书,我们将得着一种新的眼光,看见新约圣经乃是要呼召属神子民这个立约的群体,参与在基督的十架当中,让耶稣的受死与复活变成我们日常生活的模式,好预先表现出神的新创造,在这个混乱而充满暴力的世界中,将真实的和平与盼望表露出来。
【内容简介】
为什么海斯这本探讨新约伦理学的作品,能够在问世至今的十余年当中,引发未曾间断的回响与讨论,更被《今日基督教杂志》选为“20世纪百大好书”?
原来,透过这本思考缜密、情感丰富的钜作,我们踏上了基督徒生命中最重要的一趟伦理旅程:
从第一世纪的新约处境,跨越到21世纪的当代生活。
海斯的重要贡献,在于为我们示范了一个完整的伦理学思考方法。他开宗明义就提到,新约伦理学有四方面的工作,而这也成为此书的主要架构:
第一站:深入的描述
重回新约时代的现场,看看马太、马可、路加、约翰、保罗和众使徒如何轮番上场,各自以他们独特的视野与笔触,描绘出新约多元而丰富的伦理意境。
第二站:综合的意象
缤纷多彩的新约叙事,共同诉说着群体、十架与新造的救赎故事;透过这三个焦点意象,我们真正看出了每一段经文的伦理含义。
第三站:诠释的方法
与我们同行、对话的旅伴,乃是尼布尔、巴特、尤达、侯活士和费兰札这五位功力深厚的神学大师;透过认真而激烈的讨论,激盪出诠释经文的合宜方式,用隐喻、类比和想像力,为不同的时空搭起桥樑。
第四站:实践的行动
旅程的终点,就是我们所生活的时代。透过暴力、离婚、同性恋、种族歧视、堕胎这五个困难伦理议题的检视,我们可以发现这趟穿越的旅程的确指出了今日我们应当如何生活。
【海内外学者推荐】
“就我看来,海斯以当代无人能及的成功手法,完成了神学及圣经学上最为艰巨的一项任务。(他)做出了极大胆又成功的尝试,显示出新约圣经的确能够有效地为当代伦理提供规范和指引。针对新约及其伦理课题所做的学术性、教会里的研讨(以及做决定)上,没有其他任何一本书曾提供如此的刺激及讨论模式。”
——邓恩(James D.G. Dunn)
杜伦大学,赖特富教席神学讲座教授
(Lightfoot Professor of Divinity,
University, Durham)
“本书有极为卓越的学术功力,又有时代冲击力。……(海斯)对早期教会多彩缤纷的伦理意境之描述,充满了艺术造诣;而且在将此意境应用到当代议题时,不但十分巧妙地诠释圣经,还带出伦理的挑战性。不论是左派或是右派人士,很少人会完全同意本书的说辞,然而无人能漠视它的存在。”
林贝克(George Lindbeck)
耶鲁大学神学院,毕得经讲座历史神学教授
(Pitkin Professor Emeritus of Historical Theology,
Yale University Divinity School)
“这是一本相当重要的书。文笔清晰却又微妙,带领读者体会新约圣经中的伦理洞见,综览神学家及伦理学者是如何运用这些洞见,并且仔细地考量当中的诠释工夫;然后以特定的实例做总结,说明在基督徒的伦理省思及行动上,新约如何扮演具有权威性的来源。本书对牧者及教师都很重要,该是必读之书,且需善加思考研读。”
亚德迈耶(Paul J. Achtemeier),
《哈波柯林斯圣经辞典》编辑
(Editor of The HarperCollins Bible Dictionary)
“每一页都散发出亮光。……这本很有神学深度的书,探讨了我们这时代的一些重要伦理课题。这是份难得的享受。”
司坦顿(Graham Stanton),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新约研究讲座教授
(Professor of New Testament studies,
King's College, University of London)
“这份研究最重要的地方在于,针对新约圣经的伦理意境如何成为今日基督徒伦理抉择的指标,它提出了深思熟虑又发人深省的一些建议。无庸置疑的是,此书不容忽视──尤其是对那些持不同观点的人而言。”
傅尼斯(Victor Paul Furnish),
南卫理大学杰出新约教授
(University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New Testament,
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是这一代新约伦理的重要作品。纵观,作者力证新约经文与今日社会生活对应,横视,作者坚信新约既塑造早期信仰群体,亦对教会以外的群体亦有其贡献。考据诠释、梳理实践,海斯的作品兼收并蓄,乃新约伦理研究的结晶。 ”
——孙宝玲
新加坡浸信会神学院院长、新约教授
“这是我所读过写得最精彩、最有深度的圣经伦理学著作。这本书最重大特点,是对‘信仰群体’生活的高度重视。新约圣经关心人的道德生活,首要是关心群体,而不是个体,因为上帝要塑造一群子民,一个群体(参原书页196)。当一个教会把新约的信息落实在教会生活中,这个教会对新约圣经的领悟力与诠释能力会因此而提高。诠释圣经与教会生活相互循环加强:愈能实践圣经的教会,就愈能诠释圣经;愈能诠释圣经的教会,就愈能实践圣经,彼此相生相长。”
——罗秉祥
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协理院长
“海斯的The Moral Vision of the New Testament在英语世界的地位和重要性已是斩钉截铁的事实。如今,此书能以汉语《基督教新约伦理学》面世,真是汉语读者群的大好消息!”
——郭汉成
马来西亚神学院院长
适合对象:
v 渴望明白如何应用圣经在日常生活中的人
v 希望帮助信徒正确按圣经生活的牧长
v 想了解圣经与伦理学之间重要关联的人
v 神学院、成人主日学必备
v 基督徒传福音面对伦理议题的装备
海斯(Richard B. Hays):1948年5月出生,耶鲁大学文学学士、神学硕士,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博士,担任杜克大学神学院的院长及新约教授,专攻新约神学与伦理学、保罗书信,以及初代基督徒对旧约的诠释。
著作等身,近作有The Art of Reading Scripture 暂译《阅读圣经的艺术》(2003,与Ellen Davis 合编),The Conversion of the Imagination 暂译《想象力的转变》(2005),Seeking the Identity of Jesus: A Pilgrimage 暂译《寻找耶稣的身份:朝圣》 (2008, 与Beverly Roberts Gaventa合编)。对于新约圣经在21世纪的重大意义,他做出了最佳的诠释。
推荐序一/推荐序二/导读/中译本序/原序
导论:新约伦理学的任务
Part 1 描述工作:新约中的伦理生活意境
第一章 保罗:与祂一同受苦/第二章 保罗神学传统的发展/
第三章 马可福音:背起十架/第四章 马太福音:为天国受训
第五章 路加福音一使徒行传:透过圣灵的能力得释放/
第六章 约翰福音及约翰书信:彼此相爱/第七章 附记:「历
史的耶稣」在新约伦理学的角色/第八章 启示录:与兽抗战
Part 2 综合工作:找出新约伦理意境的一贯性
第九章 新约圣经中的多样声音
第十章 三个焦点意象:群体、十架、新造
Part 3 诠释工作:把新约圣经用在基督教伦理学上
第十一章 伦理学者如何使用圣经?诊断性的问题
第十二章 五种代表性的诠释策略
第十三章 我们如何使用圣经经文?几项原则方案
Part 4 实践工作:活出经文─案例演练
第十四章 为捍卫正义而诉诸暴力/第十五章 离婚及再婚
第十六章 同性恋/第十七章 反犹太主义和种族冲突
第十八章 堕胎
结论:新约圣经的伦理愿景
参考书目/圣经与其他古代作品索引/人名索引/主题索引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