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梯书屋有限公司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基督教及研究A Study of Chinese Protestant Churches After 联系客服

原价
¥55.00
销售价
50.60
此商品积分最高可抵现 0.051
  • 累计销量1
  • 浏览次数1102
  • 累计评论0
首页
书籍参数
ISBN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开本/介质 页数/字数 印次/印张
9787802547261 唐晓峰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3-10 16
商品细节

《基督教中国化研究丛书: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基督教及研究》将由多个研究系列组成,包括理论探索、历史研究、现状研究、人物研究、名著再版、史料汇编等;同时专办一份《基督教中国化研究》(年度辑刊),其第一辑(2013)将收人中国大陆专家学者自改革开放以来发表的代表作,随后将逐年精选汇集国内外关于基督教中国化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我们诚邀海内外志同道合的学术同行,携手合作,潜心研究,不懈探索,奉献佳作,以使这套系列丛书成为国际上最有参考价值的基督教中国化研究成果。这里,我们呼吁各界人士积极关注并参与“基督教中国化”的努力,并向对我们的研究项目加以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作者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基督教研究室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基督教史及现状研究,代表作有《赵紫宸神学思想研究》、《谢扶雅的宗教思想》、《20世纪宗教观研究》(合著)等。

目录

总序
绪言:基督教中国化研究的三重视野
冰冻的玫璃{自序)

上篇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基督教

第一章 教会实体的发展
第一节  教堂及聚会场所的发展
 第二节  组织机构发展
 第三节  经济状况
 第四节  社会公益事业
 第五节  国际交往

第二章  文化主体性发展
 第一节  信徒的发展
 第二节  神学建设及信仰的诠释、理解
 第三节  中国教会出版物
 第四节  中国基督教教育及信徒文化素质
 第五节  中国基督教的自我定位

 中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基督教现状研究

第三章 20世纪80年代大陆学界中国基督教现状研究及启示
第一节  整体研究
 第二节  区域研究  
 第三节  群体研究
 第四节  反思及启示

第四章 20世纪90年代至2008年大陆学界中国基督教现状研究及特征  
   第一节  区域个案研究
   第二节  群体研究
第三节 问题研究
第四节  与当代社会、文化之关系研究  
第五节  中国基督教整体发展概述

第五章 2009年以来的中国基督教现状研究
 第一节  研究内容
 第二节  研究主体及方法
 第三节  热点问题关注
第四节 结论及反思

下篇  中国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基督教

第六章 基督教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 对中国文化“基督教化”可能性的诘难
第二节  对基督教中国化可能性的探讨
第三节  基督教在中国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七章  基督教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的途径
   第一节  发扬基督教合理的精神义理
第二节 加强基督教之社会认同

 附录一:中圆基督教现状研究参考书籍及论文目录(大陆学者部分,1949—2008)
 附录二:中国基督教现状研究参考书籍及论文目录(大陆学者部分,2009-2012)

试读

 一、勿忘过去:基督教中国化的必要性
  “基督教中国化”是一道历史难题。以往研究表明,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基督教得以落足于中国文化土壤,历经“曲折的四传”,即唐朝时“景教”的传人,元朝时“也里可温”的传人,明末清初天主教的传人,鸦片战争前后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的相继传人。相比之下,后两次传人过程颇受中外学者的重视,但以往的研究倾向及其结论却明显存在很大的分歧。
  譬如,有些学者主要倾向于考察,明末清初的来华传教士为中西方文化交流——“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所做出的开拓性贡献;有些学者则主要认为,传教士只是以西学、特别是近代科技知识作为手段,更何况他们所传播的西学旨在论证其教义与神学,而科技知识也不全是“先进的”,甚至有些是“过时的”。又如,有些学者主要倾向于认为,19世纪中叶基督教传人中国,是与西方殖民者的武力入侵相联系的,这便使基督教一度成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在鸦片战争后长达百年的中华民族苦难史中主要扮演了丑恶的或负面的角色;有些学者则主要致力于研究,传教士和基督徒为中国近代社会的教育体制、医疗卫生、慈善公益和新闻出版等所做出的大量积极奉献。
  尽管以上两种不同的研究倾向不足以反映以往的研究全貌,更不能代表的诸多相交叉或相调和的理论观点,但它们至少可使我们清醒地意识到这样两点:首先,对于这两段最受重视、也最有争议的传教史,以往的研究者之所以持有不同的倾向和观点,就是因为他们具有不同的背景和立场;其次,虽然这两段历史是错综复杂的,致使人们的研究视角与价值判断也难免多种多样,但它们毕竟是发生在华夏大地的往事,已成为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那么,我们能否在身份认同、学术立场、理论视野和研讨重点等关键环节上达成基本的共识呢?在我们看来,这样一种基本共识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学术同行,无论是学界的、教界的、政界的研究者,都理应站在整个民族与国家利益的高度,亦即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着眼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就其主要的文化影响与社会作用,而对前述两段传教史做出理性而客观的历史评价。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论数据
在线客服 ×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

物流信息

×
...
展开 收缩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