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梯书屋有限公司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心理医生笔记——汶川/玉树地震心理危机干预个案评析和反省 联系客服

原价
¥34.00
销售价
31.30
此商品积分最高可抵现 0.031
  • 累计销量2
  • 浏览次数1297
  • 累计评论0
首页
书籍参数
ISBN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开本/介质 页数/字数 印次/印张
9787567501911 余满华 冯淑仙 华东师范大学 2015-6 32
商品细节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两位心理咨询师面对震灾后普遍出现的创伤后压力症候群“临床实战,摸爬滚打”的一份记录,含个人辅导及团体治疗二大部分,附加个案评析,务求理论与实践结合,按震灾心理康复工作、心理治疗的危机救援机制为主题而编辑。

心理咨询师详述了每宗案例中的重要对话,尤其是关键性的转折点,亦披露了自己当时的内心世界,让读者不但可以从中看到辅导流程及其起承转合,同时也得以了解咨询师所面对的挑战,以及所采取的因应之道的缘由和考量。个案评析则评论和分析了震灾心理治疗的援助过程及理论根基,深入浅出,带领读者进入心理咨询师的震灾经验中,并余留弹性的空间供读者研讨。

本书对目前临床心理学“理论大大强过实践”是一种有益的补充,有助于心理治疗工作同业与灾难援助人员了解到心理治疗理论在灾区现场的实践,并作日后灾难援助工作的参考,进而发展出适切的灾难后心理康复方式,促使灾难心理治疗工作更趋成熟,灾民得到更充分和适切的心理援助。

本书为大学临床心理学以及相关专业不可多得的参考书籍。


【推荐语】

《心理医生笔记──汶川/玉树地震心理危机干预个案评析和反省》是中国5·12汶川地震之后,有关天灾心理援助最新、最生动的记录和思考,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在灾区一线从事心理治疗的实况,令人读来感同身受,有如身历其境。我在这本书里读到的不是对灾民的同情或可怜,乃是深沉的人文关怀——我们从事心理咨询或社会工作的人都应该具备的人文关怀。相信此书能使更多的社工同仁和学生,更多的朋友从中受益!灾区同胞的心理需要也会因此而得到更多的关注、谅解和支持!

——郭虹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我是狼吞虎咽,一鼓作气读完《心理医生笔记──汶川/玉树地震心理危机干预个案评析和反省》这本书的。纵览全书,我看到两位心理工作者有意识、直捣核心地介入,巧妙及创造性地结合、运用自己所学及周边资源去帮助灾区的民众和干部;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背后,有着精深而扎实的心理学和辅导理论基础。

郑重向你推荐这一本难能可贵,有关汶川/玉树地震心理援助的好书。

——唐莉  资深心理治疗师

作者简介

余满华(Holly Du)
她不知道自己患有读写障碍,而父母只是简单地接纳她的“不用功”、“粗心大意”。她的人生第一个梦想是当医生,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最终走上社工/辅导的助人工作。她从没有失去童稚的天真和好奇,一心想成为作家,竟然梦想成真。
1989年,取得辅导证书。1992年,取得职业健康与安全讲师证书。1997年,完成天道大学神学研究硕士,主修教育。
著有:《带本圣经去旅行》、《“我是心理医生”》、《多元文化的自我认同──一个生于越南的加籍华人之自叙》、《香港老地方见》、《做渔民,好辛苦;捕到鱼,好满足──十个香港渔民的故事》、《盲少爷历险三千日》、《越过生命河》等。

冯淑仙(Shirley Feng)
生于香港,移居加拿大。分别于美国和加拿大取得MBA和心理学硕士学位,为美国心理学会(AAMFT) 会员。在美国、加拿大和中国等地,有二十多年临床心理治疗经验,擅长儿童学习障碍、青少年心理障碍和家庭婚姻治疗。
1996年至2009年,先后创办西安市亚登纳(德国)基金心理咨询中心、厦门市妇联心理咨询中心、厦门市青少年宫心理咨询中心。曾任职福建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院临床心理学系主任。从2010年迄今,任环球医生(Global Doctor)南京诊所临床心理治疗师。
著有《“我是心理医生”》、《我的中国心》。

个案评析者:
洪丽芬(Sarah Hung)
台湾东吴大学社会工作研究所毕业。曾任台湾神学院教会与社会系专任讲师、心理辅导老师,现为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社会工作师、泉源心理辅导中心约聘辅导员与讲师、灵语国际心理中心心理治疗师、多伦多华人性教育推广大使及训练讲师、良友电台心理辅导特约讲师。
擅长婚姻、家庭、个人及团体等心理治疗。曾指导学生从事社区工作之研究,包括都市型社区、农渔村社区、原住民社区、9.12南投地震后灾区教会资源整合与运用等。

目录

推荐:深情的彩虹(温标) /001 

导读:一颗爱心,一步一脚印(洪丽芬) /005 

缘起:王小二回家(余满华) /007 

几句感谢的话 /013 

个人辅导004 

小捣蛋006 

“我现在都还害怕”013 

天上最明亮的星星020 

我的家在玉树027 

毛毛害怕033 

毛毛,珍重040 

玉树情046 

鬼剃头051 

“我该咋办?”054 

赤脚医生061 

那金黄的大南瓜068 

哑巴婆婆073 

老妈妈与小黄狗075 

老妈妈的媳妇078 

胡桃•老爷爷•老奶奶087 

万物静观皆自得095 

思想工作101 

心头大石112 

搬家118 

歌中之歌124 

“我是心理医生”136 

培训/团体治疗148 

且让野马野150 

买一双球鞋去154 

我们要回玉树159 

选择165 

你像太阳温暖地照亮我169 

心复安然176 

照顾别人,也要照顾好自己181 

红白镇185 

明天是另一天191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194 

他乡遇故人203 

我心倦怠209 

志愿者的眼泪213 

唯有泪千行218 

北川印象225 

大地在哭泣,大山在哭泣231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239 

狂风暴雨245 

孩子的画和话250 

鸡鸭对话254 

明明白白我的心258 

魂归来兮265 

留下当我们的老师吧271 

路边的野花277 

衣带渐宽终不悔279 

生命影响生命283 

附录一:有关“彩虹行动”心理治疗援助队 

的报道及工作日志291 

附录二:灾难心理治疗介入时机306 

附录三:有关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参考书目 


试读

【前言】
缘起:王小二回家
余满华
2008年9月,我远赴中国四川和陕西两省5•12汶川地震灾区,与好友淑仙共同带领一支心理援助队,为当地机构和灾民提供培训以及个人和团体治疗。
人还在四川,便有出版社邀我写书。
记得小时候,母亲告诉我,如果一个人受到很大惊吓,就会变得失魂落魄,神不守舍,这是因为那人给吓掉了魂——魂魄吓得离开了他/她的缘故。这时就要把那人带回出事的地方,然后,一路喊着那人的名字回家,那人的魂魄便会跟着回家,他/她就会好了。这仪式称为“叫魂”。
我对“叫魂”深感兴趣,还动手编了有血有肉的场景,也许是《水浒传》、《三侠五义》这一类章回小说读多了。我自编自导的故事是这样的:
话说有一天,王小二要去李家村,途中经过一片树林,忽然跳出几个虎背熊腰的彪形大汉,抢了王小二的钱,还将他毒打一顿。王小二挣扎着回到家,人变得傻乎乎的,一天到晚闷着头不说话,心神恍惚,有时又忽然无缘无故大哭。于是,亲友们陪伴王小二重返树林,大家用母亲给孩子唱摇篮曲的声调,轻轻地喊:“王小二,回家吧!”一路喊着回到王家村。从此以后,王小二就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
许多许多年后,我长大了,还念了辅导。比较深入了解了心理创伤之后,我开始想,一个人给吓掉了魂,如王小二,应该就是“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吧。在欧美国家,此症最早称“ShellShock”,中文可以译为“炮弹惊吓”。事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家发现一些退伍士兵出现异于常人的行为,以为他们是受了炮弹惊吓的缘故。2010年奥斯卡得奖电影《国王的演讲》(TheKing’sSpeech)中,语言治疗师罗格最初便因为同情那些从战场上返回,饱受“炮弹惊吓”以致不会说话的可怜的孩子们,而开始从事治疗工作。
后来,心理学家深入研究,对大难不死之人的异常行为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数次易名之后,目前《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将之定名为“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简称PTSD,中文译为“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并发展了一些相应的治疗方法。
现在的创伤心理治疗,若适宜的话,会鼓励当事人重返出事地点看一看,这有助于当事人摆脱因该事件而产生的恐惧与焦虑,与当地的人和事重新联结。由此观之,“叫魂”或许也可算是心理治疗。
有时我会想,如果,当初我们能够对“叫魂”不轻易就嗤之以鼻,斥之为“迷信”,彻底铲除打倒;如果我们能够对“王小二”多一点关心,并作进一步研究,像西方心理学家对待“炮弹惊吓者”那样,被吓掉了魂的“王小二”也就能够早一点得到帮助了,最起码他们能够得到亲友的同情和慰藉,帮忙“叫魂”。
亡羊补牢未为迟。现在,我们移花接木,西学中用。当我们将西方的辅导理论在中国人的情境中应用,行得通,还是行不通,个中原因又何在,这一切都应该实话实说,翔实记录,然后深入思考,作出调整,这也就是所谓的“本土化”,而唯有“本土化”了的心理治疗,才能更有效地为中国人服务。
再者,就算在欧美国家,灾难心理援助也是很新的领域,目前相关研究的文献并不多。5•12汶川地震是中国首次高度关注灾民的心理健康,亦是首次有海外的心理工作者投身参与,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若每一个人都执笔写下自己所蹚过的这条叫作“灾难心理援助”的小川,详细记录其河床的高低凹凸,其水流的深浅缓急,便可以汇众小川而成大河,不但可以给自己作日后反省之用,同时也给后人留下宝贵经验。
于是,我欣然一口答应了出版社。可是,等到返回多伦多的家,坐下动笔,却踌躇起来,书该怎样编排呢?思索良久,最后决定保留原来的笔记体。无论在家或外出,我都习惯了写笔记,既可记事,亦可作为自我调适,此行亦不例外。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在悠长的岁月里,中华文明不但发展出自己的象形文字,更有丰富繁多的文学体裁。明代广为流行的一种体裁称为笔记,林语堂先生曾详尽而生动地说明了它的性质:
“笔记,就像名字所蕴含的,包含许多不同种类。例如,在夜晚听到的,有意义的故事,或是下午游逛时所发现的,一块半埋地下的石碑上所刻的古老题字,一段轶事往往附上一首诗,对于游历古迹的描述则蕴含着哲理,作者记下了它的真正价值,没必要去整理。一些人写当代的文学随笔,而另外一些人却写历史事件的启示,都十分注意材料的真实性。”
读笔记犹如寒夜里手握一杯暖暖的清茶,坐在火炉旁边,与老朋友素面相对,随意闲聊。清茶淡淡的芬芳绕鼻而来,炉火熊熊,散发着橘红色、温暖柔和的光芒。老朋友无话不谈,率性天真,或笑声朗朗,或潸然泪下,都真情流露,毫无掩饰造作。笔记自由松散、包罗万象的结构,就事论事、执著和专注于事实真相的态度,最适合于忠实地记录灾区一线从事心理援助的实况。
2009年4月,书以《“我是心理医生”》为名出版了,主要用作培训的内部参考资料,不料甫一面世即广受欢迎,许多同行朋友更爱不释手。
2009年5月我重访汶川灾区,在一次汶川地震研讨会上认识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郭虹教授,我赠她一本《“我是心理医生”》,随后就去了灾区。自灾区返回,再与郭教授相约,在一家餐馆吃午饭。见面时,郭教授与我拥抱,在大庭广众之前, 她热泪盈眶地说:“谢谢你们到灾区来,谢谢你们无私的奉献。你们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我将会让我的学生都读一读。”
我和淑仙深受鼓舞。
后来,因机缘巧合,我们又参加了玉树地震的心理援助工作。
多年在中国工作的经历让我们看到国内许多辅导员有相当不错的理论训练,却缺乏临床经验,以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我们开始考虑将全书重新编排,与大家分享我们的经验,作为实践示范,给大家参考借鉴。
新书定名为《心理医生笔记——汶川/玉树地震心理危机干预个案评析和反省》,含汶川和玉树地震危机干预的故事,按主题分为两大部分:其一,个人辅导;其二,团体治疗/培训,并删去第一版中一些与辅导无太多直接关系的文章。个人辅导部分我们有幸邀得资深心理咨询师洪丽芬作个案评析,剖析个案的起承转合、辅导技巧的运用及其理论,好让大家对个案有更深入的认识。
在专业领域里,辅导、心理治疗、辅导员、心理治疗师(香港、台湾)、心理医生(中国大陆)等名词往往有严格的定义和区分,并要通过严格的考核制度。一般百姓并不清楚这些区分,因而混合使用。本书用词没有采用专业定义,而是用了普通百姓的说法。
领导香港兰桂坊事件心理援助工作的资深临床心理学家胡洁莹指出,根据台湾9•21南投大地震的临床心理救助经验,在灾区建立心理疾病防治机制有四大重点:
一、识别机制,识别真正需要心理辅导的高危类灾民;
二、跟进机制,除了由专业临床心理学家即时作出心理治疗之外,更重要的是设立长远跟进配套机制,若只有识别机制,而无跟进机制,效果会比不进行识别更差;
三、培养从事危机心理援助的本地人才;
四、提供有助于心理复原的生活环境。
我们的工作大致上涵盖了上述前三项。我们将主力放在培训本地人才,次之为团体治疗和个人辅导,这样我们就有了临床经验,并据此对西方的辅导理论作出反省和调整。
由于建立识别机制并非一天两天,亦非一两个人就能办得到的事;况且,辅导在中国本还处于草创阶段,又是破天荒首次从事如此大规模的天灾心理援助,远水救不了近火,缓不济急。我们采取的方法是事先跟接待单位人员,如医院负责人、地方干部、老师、心理老师等沟通,给他们口头(及书面,视情况而定)指示,请他们按照指示筛选一些人前来参加团体治疗。团体治疗可以给受惊程度较轻的人作适当的情绪疏导和安抚,同时也可以用作识别机制,筛选出需要个人辅导的人。也有些时候,就算普通老百姓也能看得出来,某某人地震后很不对劲,他们会带那人来,或带我们去探望。
大家可从实例中看到,如:小聪和小科是老师选来参加团体治疗的,我们从团体治疗中筛选他们出来接受个人辅导;毛毛和吉吉是心理老师转介的;又如在黄坝驿,妇联干部安排  我们见了几户人家,我发现他们没有经历地震,立刻作出调整,再和妇联干部沟通,于是找到了老爷爷和老奶奶;还有《哑巴婆婆》、《“我该咋办?”》、《赤脚医生》等文中的当事人,都是当地老百姓带我们前去见的。
我们所见的人若需要进一步帮助,就转介给当地机构跟进,并尽可能给予一些如何处理的指示。
赴灾区之前,很多人告诉我,个人辅导或团体治疗都不适合中国人,因为中国人不喜欢在他人面前谈自己的内心世界——家丑不可外扬嘛。然而,我发现现实情况正好相反,个人辅导时,当事人不介意有人“旁听”,团体治疗时,大家也很愿意敞开心胸畅谈自己和家里的事情。几年前印度曾遇一场大地震,一位美籍印度裔精神科医生回国协助心理援助工作,也有相同发现。这令他喜不自胜,认为辅导和团体治疗很适合印度人!
我希望本书可以让大家体会到在灾区一线工作的实况,它并不像一般的心理研究报告书那样整整齐齐、清清楚楚,有时甚至是兵荒马乱,受到种种意想不到的人和事的干扰和限制。
大灾大难打乱了原来的社会、生活秩序,混乱是必然的,还有,因地理、社会、文化、灾难性质和破坏程度等因素之不同,每一场灾难都是独特的。因此,不管心理治疗师经验多么丰富,每一场灾难都会是“老干部遇到新问题”。我们将自己工作上的成败得失坦然道来,倘若你是行家,无论是专业辅导员、心理治疗师、社工、精神科医生,或是相关学科的教授,希望不吝赐教,大家切磋练剑。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论数据
在线客服 ×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

物流信息

×
...
展开 收缩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