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梯书屋有限公司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后现代神学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Postmodern Theology 联系客服

原价
¥48.00
销售价
44.20
此商品积分最高可抵现 0.044
  • 累计销量4
  • 浏览次数1273
  • 累计评论0
首页
书籍参数
ISBN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开本/介质 页数/字数 印次/印张
9787208127197 【美】凯文·范胡泽 Kevin J. Vanhoozer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1 16
商品细节

【内容简介】

后现代性不能容忍绝对和本质,而神学所关注的恰恰是绝对和本质。神学在后现代世界有无立锥之地?后现代神学是否可能,抑或后现代与神学连在一起本身就是互相矛盾的?神学能否回应后现代主义?在本书中,神学家们以不同方式对后现代理论所提出的挑战进行了回应。本书第一部分论述了不同类型的后现代神学;第二部分从后现代的视角检视了基督教的主要教义。本书论述清晰、内容丰富,是了解后现代神学必备的指南。

作者简介

范胡泽(Kevin Vanhoozer),当代美国福音派神学家,美国三一神学院系统神学研究教授。著有《教义的戏剧》、《圣经释经学》等。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后现代神学的类型

第一章 神学与后现代状况:一份关于(上帝)知识的报告
   凯文•J•范胡泽(Kevin J. Vanhoozer)
第二章 英美的后现代性:一种群体实践的神学
   南塞•默菲(Nancey Murphy)
 布拉德•J•卡伦伯格(Brad J. Kallenberg)
第三章 后自由主义神学
   乔治•亨辛格(George Hunsinger)
第四章 后形而上学神学
   托马斯•卡尔森(Thomas A. Carlson)
第五章 解构神学
   格拉汉姆•沃德(Graham Ward)
第六章 重构神学
   大卫•格里芬(David Ray Griffin)
第七章 女性神学
   玛丽•麦克林托克•福克森(Mary McClintock Fulkerson)
第八章 基进正统
   D•斯蒂芬•朗(D. Stephen Long)

第二部分:后现代视角中的基督教教义

第九章 圣经与传统
   凯文•J•范胡泽(Kevin J. Vanhoozer)
第十章 神学方法
   丹•R•斯蒂佛(Dan R. Stiver)
第十一章 三位一体
   大卫•S•坎宁安(David S. Cunningham)
第十二章 上帝与世界
   菲利普•克雷顿(Philip Clayton)
第十三章 人论
   约翰•韦伯斯特(John Webster)
第十四章 基督与救赎
   沃特•洛韦(Walter Lowe)
第十五章 教会论
   斯坦利•J•格伦茨(Stanley J. Grenz)
第十六章 圣灵与基督教灵修学
   大卫•F•福特(David F. Ford)

试读

前言

将某种神学称为“现代的”,即是将其定位于一种为人所熟悉的关于启蒙运动的叙事中,抑或指明了释经家及神学家与其世俗社会的同仁之间在思想方式上特定的家族相似性(例如:批判的,科学的)。然而对“后现代”一词而言,这种一致却并不存在。在过去的约二十年间,后现代性已经变成了一个对理解当代西方思想和文化而言不可获缺的概念,正如现代性对理解过去三百年所具有的意义一样。对某些人来说,后现代标志着神学的终结;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它是一个新的开端。不可否认的是,许多神学家如今已经将这个形容词视为其神学方法的一个标准条件。因此,任何对当前的神学状况的真正把握,都必须对这些神学家理解及采纳“后现代”的不同方式加以了解。

然而,正如后现代性是一个不可获缺的概念一样,它亦是一个在根本上仍具争议的概念——一个其对社会及学术界具有重要性的确切标志。没有任何一个学科能够垄断对它的定义;事实上,“后现代”一方面出现于诸如美术与建筑、另一方面亦出现于哲学及文化研究等不同语境之中。虽然其拥护者均一致拒绝霸权性的“后设叙事”(metanarratives)——其旨在提供从一种“上帝视角”解释实在的普遍理论,但关于后现代的概念仍有一些模糊之处。因为,作为后现代主义者即标志着一个人对现代性至少某一方面有所不满。它包含了一种革命性的动力:差异地行事之动力。

后现代有意识地表现为是具颠覆性的。后现代思想家们掀翻了大学——现代性的庙宇——之中变更知识者的圆桌,并驱逐了基础主义者。或者,我们可以使用一幅更古老的画面:后现代先知们像摩西一样进军埃及,并且要求“释放我的民”。后现代主义者反对其严厉的现代主义工头,以及他们用逻辑命题的稻草及普遍人类经验的泥巴制造的认识论之砖。也许,后现代性最好被理解为一种从现代性之束缚中的“出埃及”,一个释放他人的请求,一种令个别者成为其自身、而非令其符合主流意识形态或政治体制之结构与约束的要求。当然,这一从现代性中的出逃究竟会带来真正的解放,还是会走向一种新的奴役,仍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议题。

本书的第一部分将介绍并检验一些称自己为后现代的、或被描述为后现代的神学。这些章节探讨了几种类型的后现代神学(例如后自由主义、解构主义),并以某种特殊的观点诠释每一种类型构想其神学任务、方法、来源以及标准的方式。每一章都将表明,“后现代的”一词是如何确定其特殊性的。因此,第一部分将描述八种类型的进路,这将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带来一种对后现代神学之含义的认识。

收录于第一部分的论文对当代神学的研究者而言具有一种双重的吸引力:首先是因为它们呈现出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在方法上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提出了进一步的挑战,即说明是什么建构了其差异中之统一,以及是什么令“后现代”这一公分母具有合理性;其次是因为每篇论文都至少暗示性地代表每种类型给出了一项理由,以表明其较之其他类型更有资格占据后现代的王座。

第一部分中的章节经由后现代性进入神学,而第二部分中的论文则正好相反,它们以神学为根据——即从某些特定教义的角度出发——处理后现代问题。一些作者探索了某些后现代主题对一些特定教义之发展(例如,后现代对现代个人主义的批判如何能够帮助人们理解教会)做出创造性贡献的方式。另一些作者则关注包含于特定教义中的资源,以处理、甚至纠正某些特定的后现代趋势(例如,三位一体的教义如何能够允许我们不再依据冲突来思考差异)。以这样一种方式,第二部分中的论文不仅描述了后现代神学,而且实践了后现代神学。

   读者会有兴趣知道,本书封面[ 指英文版封面。——译者注]的图 “基督(二)”曾参加过为纪念耶稣诞生两千年而举办的一次比赛。这副图事实上是一幅由数百张死海古卷——一批于公元前200年至公元100年间撰写在纸草及皮革上的古希伯来及亚兰文手稿——的照片组成的“照片马赛克”。这些古卷包含了旧约圣经的某些部分,还包含了库姆兰社群(Qumran community)的一些赞美诗、注释以及天启作品。“基督”因而由文本碎片构成——这是一个对德里达(Derrida)之格言“文本之外,别无其他”的恰当注解,亦是对一本探讨后现代神学的著作的一个恰当隐喻。然而,在享用过如今包含于此的碎片后我们会发现,正如喂饱5000人后所留下的零碎一样,我们的神学之篮远非空空如也,而是已经满溢。

                                凯文•J•范胡泽(Kevin J. Vanhoozer)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论数据
在线客服 ×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

物流信息

×
...
展开 收缩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