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梯书屋有限公司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圣经导读:解经原则How to Read the Bible for All Its Worth 联系客服

原价
¥50.00
销售价
46.00
此商品积分最高可抵现 0.037
  • 累计销量4
  • 浏览次数3970
  • 累计评论0

商品已下架

书籍参数
ISBN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开本/介质 页数/字数 印次/印张
9787208119420 【加】戈登·菲(Gordon Fee)、【美】道格拉斯·斯图尔特(Douglas Stuart)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12 16
商品细节

挖掘圣经信息的有力工具,用心研读圣经的必备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概述了圣经著作的主要文学类型,并指出不同类型的解释原则。作者还特意在每一部份都提供了深入浅出的实例分析,以帮助读者学习解读圣经的方法。此书出版后备受欢迎,经多次再版和修订,已成为圣经读者必备的参考书。


【专家推荐】

 圣经记录了永不改变之神的启示,它传扬的是永恒的福音。这些是普遍又永远确定的主题。但圣经的记录本身与特定的时间地点有关,而这些时间地点又与今日圣经读者的经验相去甚远。如果我们想要充分了解诗篇,或耶稣的比喻,或保罗的书信,我们怎样才能区别哪些是永久适用的教导,哪些只是适用于某时某地的教导?或者,我们是否应该认为圣经上的话有时空的限制?就我记忆所及,我不曾读过任何其他的书籍在解答这些问题方面提供如此多的帮助。此外,圣经里所呈现的不同文学类型有不同的解释原则。诗歌不同于散文,比喻不同于历史,我们不能一概用同样的方法来解释。在这方面,本书也很有用,因为它概述了圣经著作的主要类型,并且说明了每一类型如何研读与理解。

                                      ——布鲁斯(F.F.Bruce)


 本书见解精辟,对研经大有助益。我们早就选用本书作为同工“归纳法研经训练”最重要的英文参考书。多年来,我在大学生、专业人士、海外学人中工作,在这些知识分子的群体中,有志深研圣经者为数甚多。我郑重将本书推荐给他们,深信本书比能使他们的研经迈入一信的层次。

                                       ——饶孝楫,台湾校园团契执委会主席



【读者感言】

研读圣经,我们至少该知道什么

——《圣经导读:解经原则》读后感

                                                  文/小梅


 今年我们的小组查经在年初查完了《撒母耳记》后,就开始查《何西阿书》,现在已经开始查《启示录》。相对于往年偏重查新约福音书和书信而言,今年的查经跨度非常大,从中也看到我们一些不同的反应。查《撒母耳记》时,大家的评论比较多,侧重评价故事中人物角色的言行,讨论经文的应用时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查《何西阿书》时,虽有一些不解之处,然而无论是在解经环节还是在应用讨论环节,通常大家都是保持沉默,安静听带领查经者怎么说。而现在查《启示录》时,小组讨论可谓空前热烈。大家有很多问题,几乎每个问题所有人都能参与进来,有时候对某个主题还争论不休。虽然组长一开始就一再重申,《启示录》的文学体裁独特,我们不能用解释其他圣经书卷的方法来解释这卷书,然而,我们还是会试图用已经比较习惯或适应的查经方式来理解《启示录》。圣经不同体裁的书卷理应用不同的方式来解释,回想我们在查这三卷书时不同的反应,我的体会是,我们对历史文法的解经方式已经比较熟悉,也比较适应,然而我们对每一种类型的圣经经卷的特点知道得不够、不深,因此虽然我们确实会有因卷而异的意识,在查经过程中却也容易走进误区。因此,《圣经导读:解经原则》这本书非常值得阅读。


 就如这本书的标题所言,这是一本教导我们如何阅读圣经的书。如果你在带领小组查经或参加小组查经,如果你希望研读圣经,把圣经读懂读深(Reading the Bible for All Its Worth),那么,这是一本帮助你开始的佳作。

 首先,这本书不厚,只有两百页出头,因此无需担心“拿不动”,甚至放在包里你也感觉不到它的重量,所以还方便携带。从内容来看,这本书可读性强,不是写给“专家”看的,普通大众,无分男女老少都可以看。此外,假若我们无法一气把它读完,它也可以作为我们读经的参考书随时翻阅。它的章节清晰,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参读单独一章。本书前两章主要介绍了解经和释经的基本含义和方法。作者介绍的历史文法查经法在我们教会中普遍使用,因此大家比较熟悉。接下来的十一章按照之前讨论的解经和释经方法分别阐述如何研读书信、旧约叙事、《使徒行传》、福音书、比喻、律法书、先知书、《诗篇》、智慧书和《启示录》,作者针对每种特定的体裁,不仅分析了其特征,还指出了阅读该类圣经书卷需要注意的事项。最后一章介绍了如何选择注释书,作者还分别列出了一些旧约和新约注释书,以供读者参考和选择。


 下面是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个人的一些杂感,记下和大家分享,希望没有读过该书的弟兄姐妹可以借此一窥这本书的好。

 第一章绪论部分首先谈到解释(我且把它称之为研读圣经)的必要性。作者从两方面——读者的性质和圣经的性质——来反驳光读圣经就行了的观点。很久以来,我是不喜欢研读圣经的,除了懒惰的原因之外,恐怕主要是因为我自以为圣经我读得很明白,该明白的就能读明白,不明白的则属奥秘。对于有些问题,我往往会觉得,圣经的意思不是很清楚吗?诚如作者所说,“我们也往往会认为,我们的理解就是圣灵或作者的意思”。殊不知,“我们必然会把我们所有的一切带入经文里面”。的确如此,我会认为我理解的就是圣经的意思,并没有多加思考为何别人会提出问题或者有不同的观点。作者又提到,由于我们阅读的圣经译本无论是哪一种,实际上已经成为我们理解圣经的起点,而译本则是许多学者“理解”的结果。我们一般都用和合本,众所周知,这是一个好译本,不过它仍只是一个“译本”。谈到译本,作者在第二章专门介绍翻译学方面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对我们选择英文圣经译本很有帮助(当然,译者对中文译本也有简单的介绍和归类)。然而不仅如此,在读这部分内容时,我想起有一次查经时,小组讨论过圣经无误性问题。虽然我对圣经无误性这个主题知之不多,然而窃以为虽然翻译学这部分内容不能完全用来解释这个巨大的主题,可我们若对手中的圣经(或者说圣经译本)多一些了解,我们必会大大减少我们在判断圣经某处经文是否有误时的武断或者片面。我们会对别人多一些包容,并且会越发惊叹圣经的奇妙和丰富。


 在“旧约叙事”部分,作者特别指出了基督徒在阅读这部分时容易犯的错误——从我们查《撒母耳记》的情况来看,我们也正在犯这类错误。比如,“错误地期望圣经中的一切都对他个人的生活有直接的教导”。尤其是我们已经习惯在每次解释经文后讨论实际应用,因此在查叙事类的经文时,也会不由自主去引申一些东西出来。又比如我们常常纠结“正面人物”的错误或失败。在这部分,作者列出了九个人们阅读圣经叙事时最常犯的错误和十条解释旧约叙述的原则,这些对我们读圣经叙事很有帮助,让我们明白叙事是什么,而不是什么。还在查以及将要查《撒母耳记》的弟兄姐妹,如果你们读了这部分内容,我相信你们的查经或研经之旅会更平顺一些。


 由于我们正在查《启示录》,所以在书中读到“有一点似乎必须在开始时就说明:凡没有真正谦卑的人,就不应该研究《启示录》”时,我不禁低头思想。我们刚查完前四章,刚开了一个头,前面路上困难重重,有许多难解的异象。我们对这卷书有敬畏、有惧怕、有疑惑……我们真的需要各种帮助。


 上面的体会主要来自小组查经。最后谈到个人研读圣经。就如前面说过的,我不喜欢研读,我喜欢通读或朗诵圣经,我相信圣灵会在这个过程中把我需要知道的通通告诉我,让我明白。这样的后果是,作为一个信主时间不算短的人,我对圣经并不熟悉。这两年因着一些“任务”需要,我开始读释经书,在读一些注释书时,我会不由得睁大眼睛,不敢相信,原来这节经文的意思是这样!原来还有这些我不曾听过和知道的东西!而如果读针对同一卷书的两本不同的注释书,更会大开眼界,神的话语包含的内容真是丰富,就像一口井,越深越甘甜。作者在书中首先以新约书信开始分类阐述。因为书信往往是我们自认为最容易理解实际上却是很难解释和实际应用的。读这一部分内容时,“好书如好师傅”的感受特别深,而作者作为圣经老师,确实是师者心肠。在这部分,作者以《哥林多前书》为例,手把手地在教我们如何来阅读这卷书,开始时怎么做,然后怎么办,接下来再复习一下……真的是手把手。不妨读读感受一下吧。

作者简介

 戈登•菲(Gordon Fee),加拿大温哥华维真学院新约教授,当代杰出的解经家。著有《新约解经手册》、《保罗书信中的圣灵观》以及多部新约释经著作。他也是著名的新国际新约注释系列(NICNT)的总主编。


 道格拉斯•斯图尔特(Douglas Stuart),美国戈登-康维尔神学院旧约教授,当代著名的解经家。著有《旧约解经手册》、《如何选择和使用圣经注释书》以及多部旧约释经著作。

目录

序言
第三版序言
第一版序言
第一章 绪论:解释的需要
第二章 基本工具:一本好的译本
第三章 书信:学习根据情境来思想
第四章 书信:释经的问题
第五章 旧约叙事:它们的适当用途
第六章 使徒行传:历史先例的问题
第七章 福音书:一个故事,许多方面
第八章 比喻:你了解重点吗?
第九章 律法书:给以色列人的契约规定
第十章 先知书:在以色列执行盟约
第十一章 诗篇:以色列人和我们的祷告
第十二章 智慧书:过去和现在
第十三章 启示录:审判与希望之意象
注释书的评估与使用
圣经书卷缩写表
英文圣经译本缩写及中译名
编后记              

试读

圣经为何需要解释? 

 我们时常遇见人满有自信地说:“不必解释圣经;只要读它,照它所说的做就行了。”通常这种话反映出一般信徒对“专业”学者、牧师、教师或主日学老师的抗议,因为后者似乎借着“解释”,使圣经远离了普通人。他们以这样的话来表明圣经并非一本晦涩难解的书。他们辩称:“毕竟任何人只要有半个头脑就能读懂圣经。太多的传道人和教师的问题在于他们往往挖得太过分,以致把清水搅浑了。我们读经时原本很清楚的东西反而不再那么清楚了。” 

 这样的抗议很有道理。我们同意基督徒应该学习研读、相信并服从圣经。我们尤其同意,只要研读得法,圣经不应是一本晦涩难解的书。事实上我们确信,一般人对圣经唯一最严重的问题不在于缺乏了解,而是对大部分的事太过了解!例如,“凡所行的都不要发怨言,起争论”(腓2:14)这节经文的问题不在于了解它的意思,而是在于遵行——身体力行。 

 我们也同意,传道人或教师时常先挖后看,结果往往把经文原本十分明显的意义盖住了。我们一开始就要说明——而且会在整本书中重复:好的解释之目的不在求见解独特;我们不是要努力发现从未为人看见的事物。
力求见解独特,或以独特取胜的解释,通常可归因于骄傲(试图“聪明过人”)、误解属灵之真谛(认为圣经中充满了深奥的真理,等待心灵敏锐、具有特殊洞察力的人挖掘),或既定的利益(需要支持某一神学偏见,特别是在处理与此偏见相反的经文)。独特的解释往往是错误的。这并不是说,对经文正确的了解很少会使初次听到的人觉得独特。我们要说的是,独特并非我们要追求的目标。 

 好的解释之目的很简单:找出“经文明显的意义”。实现此任务最重要的因素是开明的常识。好的解释之标准是,它把经文解释得合乎道理。因此,正确的解释会使人心灵得着激励,心思舒畅。 

 但如果解释只为找出明显的意义,那又何必解释呢?光读不行吗?经文明显的意义难道不是读出来的?就某种意义来说,对。但就更正确的意义来说,这种说法既天真,又不实际,原因有二:读者的性质及圣经的性质。   


读者乃解释者

 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解释圣经的第一个理由是,不论我们喜不喜欢,每一个读者也是解释者。这就是说,我们大部分的人在读经时都认为我们理解所读的。我们也往往会认为,我们的理解就是圣灵或作者的意思。不过,我们必然会把我们所有的一切——我们所有的经验、文化、对某些文字或观念已有的理解——带入经文里面。有时我们所带入经文的——当然不是故意的——会使我们误入歧途,或使我们把各种与经文无关的观念读入经文之中。

…… 

  我们若留意不时在我们周围发生的现象,也会察觉解释的需要。例如,我们只要看一下当今的教会,就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并非所有“明显的意义”对所有的人都是同样的明显。……甚至本书的两位作者对某些经文“明显”的意义也有些不一致的看法。然而我们都读同一本圣经,都试着要顺服经文“明显”的意义。

 除了这些“相信圣经的基督徒”中间可以看得见的不同之外,还有各种奇怪的事到处流传。例如我们通常可以认出异端,因为它们除了圣经之外,另有权威。虽然并非所有的异端都是这样,但每个异端都如出一辙,从圣经本身选择经文来曲解之。每一种我们所能想到的异端或仪式,从“耶和华见证会”和“道路”(The Way)的阿里乌主义(Arianism,否认基督的神性)、摩门教的为死人施洗,到阿帕拉契山教派(Appalachian sects)的用手握蛇,都宣称有经文的“支持”。    

 甚至在神学方面比较合乎正统的人之中,也有许多奇异的观念,希冀获得各方的接纳。例如,现今在美国的基督徒——特别是灵恩派——当中时兴的一股潮流,即所谓财富与健康的福音。这个“福音”说,神在你身上的旨意即是金钱与物质的丰盛!有一位鼓吹这种“福音”的人,在他所写的书中一开始即主张圣经“明显的意义”,并宣称在他的研究中始终以神的话为首要。他说,真正重要的并不是我们认为它所说的,而是它实际上说的。他所寻求的是“明显的意义”。不过,当他根据约翰三书第2节——“亲爱的兄弟啊,我愿你凡事兴盛,身体健壮,正如你的灵魂兴盛一样”——把钱财的富足说成是神的旨意,我们不禁开始怀疑“明显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因为这节经文所说的实际上与钱财的富足根本毫无关系。我们可以正当地质问他到底有没有寻求经文明显的意义;或许这明显的意义只是这样的作者要经文表达的意义,以支持他所中意的见解。    

 鉴于这种教会内外的分歧,以及理应知道“解释规则”的学者之间所有的争论,难怪有人会主张不要解释,只要读经。但我们已经看见那是错误的选择。坏的解释之解药并非不要解释,而是以常识原则为根据的好的解释。    

 本书的作者不会妄想人人读了我们的指导并照着做之后,对于“明显的意义”——我们的意思——终会意见一致!我们希望做到的,乃是提高读者的灵敏度,能够察觉每一种文学类型所蕴含的特别问题,知道“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选择,以及如何做有常识的判断,尤其是能够分辨好的解释与不够好的解释,并使他们晓得导致不同解释的原因。


圣经的性质    

   圣经需要解释的一个更重要的理由是在于它的性质。根据历史,教会理解圣经的性质,正如理解基督的身分一样——圣经既是属人的,又是属神的。诚如乔治.赖德(George Ladd)教授所说的:“圣经是神的话,借着历史中〔人〕的话而表达。”由于圣经有这种双重的性质,我们遂需要做解释的工作。   

 因为圣经是神的话,所以它有永远的适用性;它在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文化中向所有的人说话。因为它是神的话,所以我们必须聆听并遵行。但因为神选用历史中人类的话来传达祂的话,所以圣经中每一卷书都有其历史特性;每一份文本都受到原先写作时的语言、时代及文化的限制(在某些情况下也受它写成以前的口头历史之限制)。由于圣经永远的适用性与其历史特性之间有一种“张力”,遂有解释的必要。   
……
圣经有属人的一面,这一事实不但给予我们鼓励,而且给予我们挑战,也是我们需要解释圣经的理由。在这方面,有两点应该说明。   

 第一,圣经属人的一面最重要的一点是,为了使处在各种情况中的人能晓得祂的话,神选用几乎每一种可用的表达方式:叙述史、家谱、编年史、各种律法、各种诗、箴言、预言、谜语、戏剧、传记、比喻、书信、讲道和启示著作。
为了正确地解释圣经经文“当时当地的原意”,我们不仅需要知道一些适用于圣经所有话语的通则,而且还需要学习适用于各种不同文学形式(类型)的特殊规则。神“此时此地”向我们传达祂话语的方式,经常会因不同的文学形式而有所不同。例如,我们需要知道诗篇——时常是向神说话的形式——如何成为神对我们所说的话,诗篇又如何不同于“律法”——律法时常是在已不复存在的文化环境中向人说话。这种“律法”如何向我们说话?它们与在各种情况中都有效的道德“律法”有何不同?这些是圣经的双重性质所引起的问题。 

 第二,神在超过1500年的时间里,在各式各样的环境中,透过真实的人说话;祂的话是透过那些人的字汇与思想方式来表达,而且受那些时代环境的文化所限制。也就是说,神对我们说的话,最初乃是对他们说的话。若要他们听见,唯有透过他们所能了解的事件与语言临到他们。我们的问题是,我们在时间上,有时在思想上,与他们相距甚远。这是我们需要学习解释圣经的主要理由。关于妇女穿男人的衣服或人在房子四围安栏杆,神所说的话若是对我们而说,我们首先必须知道它对原来的听众说了什么,以及说的原因。 

 因此,解释圣经使学者/读者参与两个层次的工作。首先,我们必须听他们所听到的神的话,必须试着了解神在当时当地对他们说了什么(解经)。其次,我们必须学习去听在此时此地那相同的话语(释经)。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论数据
在线客服 ×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

物流信息

×
...
展开 收缩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