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梯书屋有限公司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一掷千金的上帝 联系客服

原价
¥28.00
销售价
30.00
  • 累计销量17
  • 浏览次数2262
  • 累计评论0
首页
书籍参数
ISBN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开本/介质 页数/字数 印次/印张
9787510433665 【美】提姆·凯乐(Timothy Keller) 新世界出版社 2012-10 32
商品细节

【内容简介】

有一位父亲,他有两个儿子。小儿子要求分家产,在得到家产之后他就离开家乡远走高飞,在纸醉金迷、放纵声色中耗尽了所有。在忧伤痛悔的觉悟中他决定回家,没想到父亲竟然伸开双臂迎接他。但这个欢迎却让大儿子极度生气。故事最后父亲规劝大儿子一起来接纳并赦免他的弟弟。

在寻求意义和价值的旅途中,我们每个人都正如这故事中的儿子。或是如小儿子,放任自我颠覆传统;或是如大儿子,顺服自律,心却早已远离。无论我们是何种类型的人,都迷失在外。我们的内心要如何才能由“小儿子”的恐惧、“大儿子”的愤怒,转变为喜乐、爱与感恩呢?

作者独辟蹊径地借由这个故事向我们显明上帝是一位花费极大耗尽所有的上帝(God of Great Expenditure)。对他的儿女来说,若不说他是“一掷千金”地施恩在我们身上,就不足以形容。不计一切的恩典,是我们最大的盼望,是我们生命改变的经历,也是这本书的主题。


【推荐语】

《纽约时报》与亚马逊书店排行榜畅销书作者


提姆·凯乐在纽约市的工作,正引导着整个世代的寻道者与怀疑者一同迈向对上帝的信仰。

                                      ——葛培理(Billy Graham)


在畅销书排行榜上的作品,多半是同声指责一位不存在的上帝对人类所犯的罪行。提姆•凯乐挺身而出,力排众议,是一位大有果效的辩道者。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


想要逃离神或向他挑战的路不止一条,但想要回到他面前的路只有一条。没有什么书能比这本小书更有力地阐明上帝一掷千金的恩典。

                                     ——卡森(D. A. Carson),美国芝加哥三一神学院教授


作者简介

提姆•凯乐(Timothy Keller)
1950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戈登康维尔神学院(Gordon-Conwell Theological Seminary)道学硕士,威斯敏斯特神学院(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教牧学博士。他和妻子凯西及三个儿子住在纽约市。
提姆•凯乐的著作还包括《为何是他》(The Reason for God)、《诸神的面具》(Counterfeit Gods)等。他的第一本书《为何是他》,在2008年刚出版即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非小说类第七名。
《新闻周刊》在介绍提姆•凯乐时,称他为“21世纪的路易斯(C. S. Lewis)”。

目录

引言Ⅰ 

比喻的内容1 


01耶稣四周的人们1 

“众人都挨近耶稣,要听他讲道。” 


02两个迷失的儿子11 

“一个人有两个儿子。” 


03重新定义“罪”22 

“我服待你(我做你奴隶)这多年。” 


04重新定义“迷失”40 

“大儿子却生气,不肯进去。” 


05真正的大儿子62 

“儿啊……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 


06重新定义“盼望”78 

“他……往远方去了。” 


07父亲的筵席92 

“听见作乐跳舞的声音。” 


感谢118 


试读

【引言】
路加福音第15章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这个比喻的情节与人物非常简单:有一位父亲,他有两个儿子,小儿子要求分家产,而在他得到家产之后就离开家乡远走高飞,在纸醉金迷、放纵声色中耗尽了所有。后来他在忧伤痛悔的觉悟中回家,没想到父亲竟然张开双臂迎接他。但这个欢迎却让大儿子极度生气。故事的最后说到父亲规劝大儿子一起来接纳并宽恕他的弟弟。
从表面看来,这段叙述并没有很扣人心弦,但我相信,如果以一个湖来形容耶稣所有的教训,那么这个著名的浪子比喻,就是湖中最清澈见底的地方之一。在过去几年中,有很多人针对这段经文发表了精彩的研究,但是我对它的认识,则是建立在三十年前第一次听到柯隆理博士(Edmund P. Clowney)根据这段经文所讲的信息。那篇讲章改变了我对基督教的认识,那篇讲章收录在柯隆理博士(Edmund P. Clowney)的著作《从全圣经宣讲基督》(Preaching Christ from All of Scripture, Crossway, 2003)中,讲题是“分享父亲的欢迎”(Sharing the Fathers Welcome)。我和柯隆理博士合教了三年的研究所课程“讲道学”。那时我曾告诉他,我在他的信息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些看法,我相信这是耶稣在这个精彩比喻中所要表达的最根本涵义。他相当肯定我的看法,而那些内容如今就成了这本书。我几乎认为自己发掘到了基督教信仰的核心秘密。这些年来我经常反复教导与研读这个比喻,在我解说其中的精义以后,我见到许多人从这经文中得到的激励、启发与帮助,是远超过其他任何经文所带给人的。我曾研究过许多探讨路加福音第15章的解经书,在此特别提出其中的一本著作:《寻找失落的路加福音第15章的文化钥匙》(Kenneth E. Bailey, Finding the Lost Cultural Keys to Luke 15, Concordi, 1992),这本书对了解此比喻的文化与历史背景很有帮助,我在本书中使用了作者的许多洞见。
有一次我在海外服事,借助翻译对当地的会众就这个题目进行了一场演讲。不久之后为我翻译的那个人写信告诉我,当他在传译这篇信息时,感到这个比喻像箭一样地刺入他的心。在经过一段挣扎和反思以后,他就信靠了基督。还有许多人告诉我,当他们了解耶稣的这个故事以后,他们的信仰、婚姻,有时甚至包括他们的性命是如何地被挽救过来。
在本书开始的前五章,我会先解释这个比喻的基本意义;到了第六章,我会说明这个故事如何能帮助我们全面性地了解圣经;而在第七章,我就要指出这个教训如何能落实在我们在世上的生活中。
我不用这个比喻最常见的名称:“浪子的比喻”,因为我认为单是以小儿子作为故事的焦点是不正确的。连耶稣都没有称此比喻为一个浪子的比喻,而是以“一个人有两个儿子”展开这个故事的;而且其中对大儿子的叙述不少于对小儿子的,提到父亲的分量也与两个儿子的相当。不仅如此,耶稣对大儿子的讲论,是圣经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信息之一。所以,这个比喻更好的名称,应该是叫做“两个迷失的儿子”。
描述“浪”子的英文形容词是“prodigal”,但其实它的意思并不是“任性”;按照《韦氏大辞典》(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的解释,它是指“不计一切地花费”,意思是一掷千金地花费直到什么都不剩。因此用这个词来描述父亲和描述小儿子都是同样恰当的。父亲欢迎悔改的儿子,可以说是不计一切的,因为他没有“计”算或数点他的罪,也没有要求他赔偿。但父亲的这个反应激怒了大儿子,也极可能不为邻里社区所接受。
这个故事中的父亲代表了耶稣所熟知的天父,使徒保罗写道:“……上帝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不将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哥林多后书5∶19)耶稣在这个故事中向我们显明天父是一位花费极大的上帝(God of Great Expenditure),对他的儿女来说,若不说他是“一掷千金”地施恩在我们身上,就不足以形容。上帝不计一切的恩典,是我们最大的盼望,是我们生命改变的经历,也是这本书的主题。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论数据
在线客服 ×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

物流信息

×
...
展开 收缩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