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梯书屋有限公司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用生命爱中国——柏格理传 联系客服

原价
¥28.00
销售价
25.80
此商品积分最高可抵现 0.026
  • 累计销量7
  • 浏览次数3177
  • 累计评论0
首页
书籍参数
ISBN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开本/介质 页数/字数 印次/印张
9787534753947 阿信 大象出版社 2009-1 16
商品细节

《用生命爱中国——柏格理传》用10个篇章,从英国传教士柏格理1864出生一直写到1915年他在中国逝世,为柏格理在中国28年激动澎湃、感人肺腑的事迹做了一个客观、公正、翔实的纪录。

    阅读完本书,一个生动、形象、丰满以及具有虔诚信仰和献身精神的柏格理,便由远而近,由平凡而深刻地赫然屹立在读者心中。

关于柏格理的一些评论:

 

胡锦涛总书记任贵州省委书记时,在一次干部会议上,这样评价柏格理:

“公元1905年,一个叫柏格理的英国传教士来到贵州毕节地区威宁县的一个名叫石门坎的乡村。那是一个非常贫穷、荒凉、艰苦的地方。他带来募集的资金,在这块土地上盖起了学校,修起了足球场,还建起了男女分泳的游泳池。他还创制了苗族文字,自编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教材。免费招收贫困的学生。后来,那个乡村发生了一场瘟疫(伤寒),当地老百姓都逃走了,他却留下来呵护、救治他可爱的中国学生,最后被瘟疫夺走了生命。

“柏格理去世了,在中国一个荒凉的小山村里,留下了他的坟墓,留下了他培育出来的一代中华精英。有人统计,这里出现了两个博士,培养出中国共产党厅级以上干部约20名,县处级以上干部近100名。

“他传播了科学知识与西方文化,留下了奉献和敬业精神。近百年过去了,至今这个乡村,有的老人居然还能说上几句英语。柏格理用实践告诉人们:进步的科学文化和艰苦创业,可以在贫困、落后的地区实现教育的超常规发展。”

     ——摘自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威宁文史资料》第五辑


 


 

关于(柏格理和)石门坎的成就,文献上记载着许多个第一:在中国首倡双语教学,开中国近代男女同校先河;创制苗文,结束了苗族无母语文字的历史:创建乌蒙山区第一所苗民小学,培养出苗族历史上第一个博士:创建乌蒙山区的第一所西医医院,创办中国最早的麻风病院……

一个世纪之后。当年柏格理种下的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

时光流逝,爱永不止息。

——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在天那边》

我们相信柏格理及其追随者们撤下的生命与爱的种子,早已根植于石门的土地,并在那里发育成长,结出无数的果实来。

我们盼望,盼望着更多爱的种子撤在石门.播撒在中国广阔的、需要耕耘的土地上。

——香港大型电视系列片《带着爱来中国》

我在云南寻甸一个叫业支的彝族山村,为那里的孩子们捐资建了一所学校。且以柏格理的名字命名,为的是纪念这位毕生服务于乌蒙山深处。并为那些挣扎着求生存求进步的少数民族山民和他们的孩子献出生命的外国人。在我的心中,柏格理是位圣徒,更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如若从柏格理在教育方面所作出的探索和贡献来看,都应成为今日中国西部不发达地区开展教育工作的借鉴。

——王文宗(海外华人,云南寻甸柏格理学校的捐资者)

作为志愿者,在参与5·12地震灾后重建工作的过程中,有必要学习柏格理的精神和样式。从灾区百姓的需求出发,从心底里关爱他们,踏踏实实地做一些对他们有帮助的事情,起到光和盐的作用。

——赵晓(香柏领导力机构主席)

目录

序:精神与意志的成果
第一章 人往低处走
牧师家的孩子 ;困在笼子里的狮子;中国,最迷人的地方;孔子的“勒马悬崖”;同学同行,何其美好;长江三峡遇险;走上西南丝绸之路

第二章 圣徒是怎样炼成的
先驱者的足迹;刚到昭通的日子;死神的名字;最后的圣餐;行走在昆明周围;穿着美丽衣裳的恶魔;困难重重之秋;祸不单行;托马斯•索恩循道;坚忍不拔为善;唯有耶和华熬炼人心

第三章 我的良人,我的佳偶
一颗明亮的星星;播种爱心;真正的朋友;只有耕耘,没有收获;靠着住,不断圣洁;十年辛苦的收获;我能告诉你们的,就是要爱中国;开中国新式教育风气之先;天足会与妇女解放;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

第四章 强渡金沙江
不屈不挠的彝族妈妈;金沙水拍;阴谋家遇到了难题;我们是一家人;欢乐的海洋;就这样化解危机;学习耶稣,不做世界的王;再一次逃离虎口

第五章 闪亮的一九0四
风云突起;远道而来的四个客人;您可以教我们读书吗;星火燎原;传福音的诀窍,培养同工;到最危险的地方去;直奔威宁;在爱中行走
第六章 石门坎
先出的星开始发光;劈开石门;我们没有钱;修建教堂;花苗历史上第一所学校;向罪恶宣战;五磅小屋;埃玛冷不冷;那日那时没有人知道;永难忘记的日子;流泪之泉;我们的父亲真的要来了

第七章 中国最美丽的花朵
蚩尤君;另类的中国五帝史;荆楚的落日;武陵和五溪;乌蒙大花苗;新娘与野狼;创制苗族文字;云贵欢声

第八章 毒打
撞击、撞击、再撞击;遭受毒打;死,还是生;容我投奔主怀中;回到石门坎;心爱中国,此身何甘留故土

第九章 阳光纯洁大地
向下扎根,往上结果;活出基督的样式;中国是你们的祖国;学校像花儿一样开放;麻风病人之家;十年奇异恩典;葛布与结构;夜郎自大与天朝迷梦;胜利大逃亡

第十章 去一个更美的家
苗文《圣经》;地上无安息;老兵的职责;伤寒;再相会
后记:我为什么要写作这本书
附录1:长眠在乌蒙山区的部分外国传教士简历
附录2:石门坎教会苗族《溯源碑》碑文
附录3:柏格理墓志铭
参考资料

试读

序:精神与意志的成果
读《用生命爱中国——柏格理传》的感触
从2006年平安夜阿信立下写作《用生命爱中国——柏格理传》(以下简称《用生命爱中国》)宏愿,到2008年6月写完第一稿,历时1年多时间,这于一个非专业写作者,应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
作为一个近乎专业的写作者,我深知写作之艰辛艰苦。从寻找、收集、阅读、整理浩繁的资料、文献,到深入实地采访、考察,再进入写作状态,以及一稿、二稿、三稿乃至四稿、五稿的校改、修订,不知要在青灯黄卷中耗去多少时间、精力和心血。整个过程,虽蕴涵了目标追求的精神愉悦,但健康的透支却是与之同步的。因此,当我阅读完阿信十几万字的书稿,第一个反应就是感动,为他执着的坚韧不拔的“行事”精神感动;第二个反应则是感激,感激他为英国传教士柏格理牧师在中国28年的经历做了一个客观、公正的纪录。柏格理近百年前在中国西南乌蒙山区传教、办教育的经历实际上是一段传播文明的经历。这段于中国西南乌蒙山区具有重要启蒙意义的历史,是不能被淡化、被湮没的。如是观之,阿信做了一件十分有价值、有意义的事。
《用生命爱中国——柏格理传》共有10个篇章,从柏格理1864年在英国出生一直写到1915年在中国逝世,时间顺序与主要经历十分清晰。阿信以朴实的文字、为我们呈现了一段值得回望的历史。
阅读完《用生命爱中国》,一个生动、形象、丰满以及具有虔诚信仰和献身精神的柏格理,便由远而近,由平凡而深刻地赫然屹立在我心目中。刹那间,我觉得阿信成功了,至少在相当程度上成功了。
作为阅读者,我需要的是传记中的人物给我的感觉,一种让人感动并产生深远记忆的感觉;而阿信给了我这种感觉。相信其他阅读者也会有同样的感觉。
阿信是做教育文化传播的,不是专业写作者,文字达不到文学造化的高度——过于直白、简朴;但换个角度看,直白、简朴也是一种风格,一种写作样式。华而不实与实而不华,读者会更接受后者。
其实,《用生命爱中国》的主要价值,不在于它的文学性,而在于它的真实性、纪实性。阿信已经实现了他追求的目标。
写作过程中,曾有一位朋友劝阿信:《在未知的中国》、《“窄门”前的石门坎》等书,都以不同的体例记录了这段历史,你再写,能超越他们吗?
阿信说:我想以更简洁、更直截了当的方式告诉人们这段历史,让这段历史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
——阿信这一考虑是无可厚非的。
一本书出来后,人们会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水准去审读、评价它,但不管怎样说,阿信在这样一个追求休闲安逸、风靡吃喝玩乐的时尚社会中甘于寂寞,苦心孤诣,以自己的心力、精神和智慧去独立完成这样一部汇聚了大量史料的著作,是值得钦佩的。
钱理群先生5月24日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我们应该毫不含糊地将‘敬畏和尊重生命’作为一个基本的价值理念,一个普世性的价值观确立下来,并作为我们追求社会公正与平等的基本依据。”
生命是平等的,是互相依存的;每个人的生命都应得到敬畏与尊重;那些为社会为人类文明作了卓越贡献的生命,更应得到敬畏和尊重。
阿信的书稿完成后,在第一时间送给我看,于是不揣谫陋,写下这些感触。是为序。
王大卫 2008年8月

第一章 人往低处走
困在笼子里的狮子
但有一个人不喜欢柏格理的这个选择,这个人就是柏格理的妈妈。儿子离开家乡之后,她每天恒切地为儿子祷告,盼望上帝拣选自己的儿子,就像《圣经》上上帝亲自拣选哈拿的儿子——先知撒母耳一样。柏格理在银行工作一段时间以后,上帝就垂听到了他母亲的祷告。他越来越讨厌这里按部就班、平静舒适的生活,描述自己就像困在笼子里的狮子。他越来越热心参加教会活动。他经常恳切地向上帝祈祷,希望全能的上帝能为他指点迷津。
1885年,英国传教士李文斯顿深入非洲传教的传奇经历风靡一时。1813年,李文斯顿出生于苏格兰一个贫困家庭,父亲是一个茶叶商。他10岁时就得去棉花田做童工,早上6点出门,晚上8时回家。他自幼好学,往往看书到午夜,直到母亲把蜡烛吹熄后,才不得不上床睡觉。童年时,李文斯顿就受荷兰传教士郭实猎的影响。中国第一个留学生容闳就是先在郭实猎夫人创办的教会学校学习,后来被送到美国耶鲁大学留学的。郭实猎在中国的种种传奇事迹,让许多英国年轻人心仪不已。因为郭实猎在中国用行医的方式宣教,所以李文斯顿也盼望有一天去中国。他在极贫困的环境中靠着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医学院的学习。1840年,正当李文斯顿要去中国宣教时,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前往中国传福音的门,被暂时关上了。一天,李文斯顿漫步在伦敦街头,忽然看到街边有一场“反奴隶贩卖”的演讲,演讲的人是在南非布道20年的墨菲特,李文斯顿耐心地听。墨菲特详细地讲述了他亲眼目睹的当地土著被奴隶贩子像牲口一样抓获,遭受暴打凌辱,被贩为奴隶的悲惨遭遇。演讲快要结束的时候,上帝的话借助墨菲特的嘴传到李文斯顿的耳朵里:“在我住的地方,南非的库鲁曼布道所北边,我能看到千万道炊烟从数不清的村落升起。但那些人从来没有听到过福音!”
……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论数据
在线客服 ×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

物流信息

×
...
展开 收缩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