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梯书屋有限公司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我在哈佛的信仰Finding God at Harvard 联系客服

原价
¥32.00
销售价
29.40
此商品积分最高可抵现 0.029
  • 累计销量13
  • 浏览次数1255
  • 累计评论0
首页
书籍参数
ISBN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开本/介质 页数/字数 印次/印张
9787806899793 伯尔曼/伊丽莎白·多尔/德兰修女 珠海出版社 2008-9 32
商品细节

本书在海外的原名为《我在哈佛遇见神》,讲述一批当代哈佛基督徒信仰的心灵独白。当中包括科学家、哲学家、医生、奥运奖牌得主、家庭主妇、环境学家、经济学家,还有一位与骨癌搏斗的二年级学生。他们的故事见证了信仰在当代哈佛的复苏。

哈佛大学早期的校训是“察验真理”,建校先贤以基督教作为一切正统知识的惟一基础。但是数世纪以来,哈佛逐渐离弃了它古老的传统。信仰毁弃后,意义与真理也随之失落。葛培理曾问哈佛大学校长博克:“今天学生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校长回答说:“空洞。”

然而,近年来,一些哈佛大学的学者和学生,在学术求索和心灵追寻中,不约而同地与信仰相遇。为此,他们理性蒙光照,身心被重整,团契被建立。本书是他们学术求索的心得和深入困苦人群的手记。通过本书,我们发现在当代生活和学习的每一领域,我们依然可以庆贺信仰,洋溢欣悦而非愤世嫉俗。

目录

导言 我们依然在哈佛信仰  莫莱(Kelly Monroe)
第1章 质疑与回转
静中问 波蒂厄斯(Rebecca Baer Porteous)
毕路比叫人费解的祷告 科尔斯(Robert Coles)
追寻历史中的耶稣 莱克(Todd Lake)
结伙入党之后又如何?佩雷拉(Evelyn Lewis Perera)
醒悟 埃德加(William Edgar)
第2章 意义危机和需求改变
重建生命的大学教授 劳里(Glenn Loury)
意义危机 凯斯(Richard Keyes)
哈佛,你的光辉如何?哈格多恩(Hermann Hagedorn)
割裂的世界  索尔仁尼琴(Aleksandr Solzhenitsyn)
第3章 寻获盼望、健康与生命
地心吸力与提升  怀利(Paul Wylie)
上帝以话语医治他们  杨迈克(Michael Yang)
面对死亡,拥抱生命  福斯特(Brent Foster)
美妙与狂放:性与自由  林宝莲(Poh Lian Lim)
第4章 重建爱、家庭与社群
育儿暂休  威甘德(Kathryn Donovan Wiegand)
模造我生命的恩典  沃特斯多夫(Nicholas Wolterstorff)
完美主义、羞耻与释放  彼得森(Rodney Petersen)
迈向完全之旅  贝丝司密利(Betsy Dawn Inskeep Smylie)
第5章 多元文化与普世福音
哈佛广场  马哈比(Habib Malik)
神学院里的权力与性别  兰金(John Rankin)
第6章 金钱、种族与怜悯人的福音
牧师在哈佛商学院  小罗伯特马西(Robert K. Massie Jr.)
忧伤中的喜乐  古德温(Ruth Goodwin)
悔改:城门外之旅  巴尼信(Jeffrey Barneson)
街头救恩  帕克(Anthony Parker)
第7章 政治学与公义的福音
危机与信心  伊丽莎白•多尔(Elizabeth Dole)
剑桥、国家与基督  毕思齐(Robert Beschel Jr.)
第8章 科学、科技与地球
基督教与科学事业  撒克斯顿(Charles Thaxton)
岂止是机器?金格里奇(Owen Gingerich)
我为什么要做科学家?哈米特(Gregory Hammett)
地球园子里的荆棘  萧微拉(Vera Shaw)
第9章 教育的重整——校园真光
犹太基督教思想还是异教学问  伯尔曼(Harold J. Berman)
享受筵席  范彼得(Peter Feaver)
蒙召作教导  方罗伯特(Robert Fong)
奥秘意识:一位修士的反思  约翰修士(Brother John)
第10章 结论——21世纪的盼望
渴慕上帝  德兰修女(Mother Teresa)
丰盛生命  布鲁克斯(Phillips Brooks)
不再庸碌  特布莱(Elton Trueblood)
存在的奥妙  马利克(Charles Malik)
后记 品尝新酒  莫莱(Kelly Monroe)

试读

危机与信心

伊丽莎白•多尔﹙Elizabeth Dole﹚

我把神分门别类,塞进我生命中一个挤迫的档案抽屉里,大概在“园艺”(gardening)与“政治学”(government)之间的某处。

伊丽莎伯•多尔1960年在哈佛教育研究院﹙拉德克利夫课程﹚﹙Harvard's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Radcliffe Program〕﹚完成教学硕士学位课程后;1965年在哈佛法学院﹙Harvard Law School﹚取得法学博士。她曾担任公爵大学﹙Duke University﹚校董,近年为哈佛大学监督委员会成员。
1991年2月1日,多尔夫人接任成为美国红十字会主席。她更曾为六届的美国总统服务,在事业上表现出色。在一次盖洛普民意调查中,还获选为全球十位最受人敬佩的女子之一。
1990年,她辞退了美国第二十届劳工部长的职位。1983年2月至1987年10月,担任运输部长。在她领导运输部的年间,三大运输范围—铁路、航空、公路—享有美国历史上交通最安全的纪录。
多尔夫人出生于北卡罗来纳州索尔兹伯里﹙Salisbury, North Carolina﹚。根据一项由McCall's杂志进行的民意调查,多尔夫人以大比数获选为最有可能成为首位出任美国总统的女性。

我感到万分荣幸,能与同行者分享我一小段属灵历程。其实我只不过像许多人一样,努力使信仰与生活结合,现在有机会说出心里话,见证耶稣基督在我生命中带来的改变,实在感恩。但是我必须先谈谈一个政治危机,因为我从中得到很大的启迪。这政治危机涉及高风险、阴谋、幕后协商、权势,甚至爱情。
我从哪里得悉此一危机?在《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的头版?不,报章没有记载此事。我说的政治危机发生于二千四百五十年前,事件经过记载在圣经的以斯帖记里。
以斯帖记记述一名女子的事迹,她被迫作出重大决定,将生命全然献上—这决定是她本不愿意作的。她面临极严峻的考验,她的故事使我产生共鸣,很容易联想到我个人的属灵历程上去。虽然她面对的挑战或许在细节上与你我遇到的不一样,但是背后种种因素却同样真实,其中的教训也同样适切。以斯帖要学的,也是我要学的。因此多年来,以斯帖的故事对我意义重大。她的事迹见证了一个人如何发现生命真谛。
故事发生在古代波斯帝国,当时那地住了一个非常敬虔的人,他的名字叫末底改。末底改是犹太人,他有一个年幼表妹,名叫以斯帖。以斯帖的父母死后,末底改就收她为自己的女儿。孩子渐渐长成为天姿国色的女子,是具备王后气质风范的绝色佳丽。
有一天,波斯王亚哈随鲁下令寻找全国最美丽的女子,好让他选立为新的王后—如同“波斯小姐选美会”一般。以斯帖艳压群芳,被国王选中。于是,这个年轻孤女被立为王后,而她的犹太人背景仍然不为人所知。国王非常高兴,因以斯帖的缘故摆设盛大筵席,甚至宽减所有的税项。
在这期间,末底改在民中来往,惊闻朝廷中有一个高官已布下周详的计谋,要杀尽全国所有神的选民犹太人。末底改立刻想到以斯帖,急忙托人带口信给她:“以斯帖,这事得靠你了。也许只有你一人可以劝服国王制止这可怕的计谋。”
但是以斯帖不想被牵连,她给末底改的回复是:“王的一切臣仆和各省的人民都知道……若不蒙召,擅入内院见王的,无论男女必被治死;除非王向他伸出金杖,不得存活。现在我没有蒙召进去见王已经三十日了。”
换句话说,以斯帖的意思是:“末底改,你不明白礼仪,我必须按规矩行事。如果我去见王,我很可能头胪不保!”末底改对以斯帖拒绝帮忙的理由不表同情,她千千万万同胞的性命已危在旦夕。因此末底改不得不再托人送第二个口信—这第二个口信在我心中引起回响,跟我生命中所面对的属灵挑战和应着。
有一次,我听到一位极具真知灼见的牧者—麦哥登牧师﹙Gordon MacDonald﹚的讲解。他指出,末底改第二次给以斯帖的催促含有三个清晰的主题—也就是针对以斯帖不愿行动而作的三项挑战。
第一个主题是困境:“以斯帖,不要以为你和其它犹太人有别,可以幸免于难。此计谋若行出来,你将失去拥有的一切—荣华富贵、附带福利……”末底改彷佛在说:“倘若阻止你服侍千千万万人的东西是享乐与安全感,那你大可忘掉这些东西。你在宫中不比我们在外面的人安全。”以斯帖与其它犹太人的处境无异。
第二个主题是特权:“在此危急关头,以斯帖,你若闭口不言,犹太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以斯帖,神赋予你特权,可以做别人不能做的事。你若不行使这个特权,祂或会让你给撇在一旁,由别人取代你的位置。”
第三个主题是神的心意:末底改说:“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
末底改终于劝服了以斯帖。以斯帖的回复是:“你当去招聚……所有的犹太人,为我禁食三昼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宫女也要这样禁食。然后我违例进去见王,我若死就死吧!”
这就是将生命全然献上。以斯帖的故事向我发出极大的挑战,也教我学习完全的谦卑。在我的人生中,曾经有一个时期,我不得不面对向神委身这个重大的问题。
我的见证没有甚么奇特,不像保罗在大马色路上遇到的情景。我的属灵旅程始自许多年前,在卡罗来纳州的家里。对我们一家来说,星期日是主日,是分别出来行善、做当做的事的日子;福音就像炸鸡和春天的杜鹃花一样,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凯蒂祖母﹙Mom Cathey﹚是我做人的榜样。她只差两个星期就活到一百岁寿辰。还记得许多个星期日的下午,我和其它住在附近的孩童聚集在她家中,享用她为我们预备的柠檬水和曲奇饼﹙我想那是吸引我们的东西﹚,玩圣经游戏,听她读圣经故事﹙她的圣经现在成为我最珍贵的收藏品之一﹚。
她身体力行,一生为他人而活。在一次意外中,一名醉酒驾车者使祖母痛失一个儿子。她把儿子的保险赔偿金奉献出来,给巴基斯坦一个偏远的教会组织作扩建医院之用。祖母根本不富有,但她差不多把自己所有的都奉献给本地牧者和海外宣教机构。她九十多岁的时候,有需要住进疗养院,她便欣然接受这个机会。我还记得她这样说:“伊莉莎伯,或许有人未认识主,我可读圣经给他们听。”
我喜欢在她圣经的页边,细看她的笔记。这些笔记都是她在半夜睡不着时记下来的。举例说,在诗篇一百三十九篇的旁边有这些 字句:“1952年5月11日凌晨一时。我的祷告:神啊,求你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里面有甚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
我期望能像凯蒂祖母那样,她是我的末底改,在生活的各方面引导我。在我的记忆中,这许多年来从没有听过她说半句叫人难受的话,没有见过她做出任何不合宜的事,祖母几乎是完美的典范。我自小就积极投入教会生活;可是随着时间的过去,在忙碌的生活中,某些东西往往阻碍我们把生命全然奉献给主。有时可能是金钱,有时是权力,或者是声誉。
在我而言,事业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我努力追求卓越,要取得成就。我的目标是竭尽所能做到最好,这目标本来不错,可惜我是个完美主义者。我发觉很难掌握一切,不可能克服每一个困难、预见每一个难题、善用每一个机会。这种生活态度使家人、朋友、同事和自己都不好受。凯蒂祖母曾经教导我的那些生命中更重要的事情,都被挤出去了。我实际上是在跟自己、而不是跟别人竞赛。
我生于幸福家庭,自小受基督教真理培育,有机会入读哈佛大学,有美满的婚姻、富挑战性的事业。经过许多年之后,我才慢慢醒觉,明白到我尚欠些甚么—是灵性上的缺欠,因为我的灵性正日益贫乏。
我为此事祷告,还来不及作好准备,神已为我安排了一些人和事,在我生命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认识了一位很有爱心的牧师,他让我看到当神成为一个人生命的中心,一切都从这中心涌流而出时,这人的生命就充满不可言喻的喜乐。
我开始逢星期一晚上参加灵命成长小组聚会,与其它同样需要灵命长进的信徒一起学习,使我重新得力。因着与其它参议员太太一起查经,我的信仰得以坚固起来。我渐渐领略到,把主日分别开来,让灵性复苏,经历内在生命更新,不会对一周的工作时间有严重影响;突然间,我对以斯帖的故事有了新的体会。
我终于明白,我必须接受末底改清楚发出的挑战。第一项挑战—困境:“别以为你可以幸免于难,以斯帖。你若企图救自己的性命,那你只会丧失性命!”这是全然委身的呼召,意思是要她不惜冒险,将生命摆上。
我完全理解以斯帖进退两难的处境。她享尽荣华富贵,生活无忧。当你拥有许多的物质享受时,自然会对任何威胁到你的舒适与安全感的东西拒之门外。我完全明白她的感受,也许你也能体会。我喜欢享受舒适的生活,我为自己建立了一个自足的小天地。我把神分门别类,塞进我生命中一个挤迫的档案抽屉里,大概在“园艺”(gardening)与“政治学”(government)之间的某处。直至有一天,我恍然大悟,末底改要求以斯帖作的全然委身,就像耶稣基督向我发出的呼召一样,我所面对的正是相同的困境。
耶稣在马太福音第16章中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甚么益处呢?”
这些话对忙于为自己筹算的人来说是听不入耳的,但个中道理却叫人不得不慑服。因为要是基督真是祂自称的那位—是我们的救赎主,是全人类历史的中心人物,是在种种价值冲突背后赋予世界意义的那一位;那我必须明白,基督是不容我们分隔开来处理的。
如果我相信耶稣只是凡人,正如某些人所相信的,情况就不同。我大可随便把祂分门别类,或者相信祂不过是导人向善的好教师,我大概还可以把祂的道德教训放在书架上。又或者认为祂只是个先知,即使如此,我也可以把祂归入档案。
但是我知道耶稣基督是我的主、我的救赎主,是从死里复活、今天仍然活着的主,超乎万物之上。我知道是时候停止过倒退的生活了,此刻我必须让基督居首位,以祂为我生命的中心,不再让其它事物与基督争位。我不能再作我的小宇宙的主人了,我得把主权交还给神。
末底改的第二项挑战是特权:“你若不善用这特权,以斯帖,神就会把它交给别人。”这也是我需要面对的挑战。神让我明白到,重要的不在于我能做些甚么,而是至高的神要借着我成就甚么。神要的不是世上的成就,而是一颗奉献的心。当我降服在神面前时,人生就不单再是多几年的自我放纵,和在事业上追求晋升;而是有更高的使命—从神而来的召命,就是过享有特权、负责任、受托为管家的人生,人生的真正意义乃在于此。末底改给以斯帖的警告实在发人深省。求神帮助我,免得有一天当我回顾过去,赫然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受世俗事所缠累,忙碌不堪,不能自已,以致神把我的工作交给别人。
第三项挑战关乎神的心意:“以斯帖,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神按着祂的美意为现今的机会给你的吗?”末底改的话提醒我,每一个人在这世上都有一项独特的任命,是至高的神交付给我们的,为要我们去爱和服侍我们周围的人。我们既领受了祝福,就当成为别人的祝福;我们有所领受,是要我们有所付出。
以斯帖面临的挑战也是我要面对的挑战。我要时刻警醒,留心听神的呼召—要求我全然委身的呼召。
   最后要向以斯帖学习的,是她用心去响应的态度。她呼吁众信徒禁食祷告,然后将自己的性命摆在神面前,全然仰赖祂。她说:“我若死就死吧!”
在这种环境下神怎样工作呢?以斯帖向神委身,全然信靠祂,结果怎样呢?圣经告诉我们,王向她伸出金杖,免她死罪,并且答允她的请求,结果神的子民不但免遭祸害,还取得荣耀的胜利!以斯帖本可把神抛诸脑后,完全仗赖自己的聪明和美貌;但她知道没有神的同在她不可能成功,因此她呼吁其它人与她一起以谦卑倚靠的心,向神祈祷。
我经常面对种种难题,在大大小小的决定当中,往往要求我有无比的智慧与勇气。我时刻都需要神的恩典,在履行日常生活的职责时,能用爱心待人,带着平安与喜乐,响应神的呼召。我要学习倚靠是好的。当我用尽自己的资源;当事情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不按自己计划而行;当我愿意信靠神、把结果交托给神;当我自知软弱的时候,就是我刚强的时候。那时我就最能感受到基督的能力降在我身上,祂鼓励我,加添我力量,增强我的信心—那能力是从神而来的,不是出于我自己。
以斯帖故事的主题是信靠。内容不是讲述一个人的成功故事,而是神的得胜事迹,神才是故事的真正主角。同样,我开始领悟到,在我个人的故事里,也只有一个主角:在耶稣基督里的神。
全然委身给基督是要求极高的艰巨使命,我此生将要努力不断去学习实践这使命。但我知道,惟有委身的生命才是有价值的生命,惟有这样的生命才与主相配。时机已成熟,世界已作好准备,神要感动一些信徒响应祂的呼召,这些信徒当知道他们与世人处于 同一处境,当欣然顺服,领受神所赋予的独特权利,明白到神按祂的美意,可能早已为他们安排现今的时机。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论数据
在线客服 ×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

物流信息

×
...
展开 收缩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