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梯书屋有限公司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佩蓉的妈妈经1:母亲自我成长必读胜经 联系客服

原价
¥42.00
销售价
38.60
此商品积分最高可抵现 0.039
  • 累计销量1
  • 浏览次数1351
  • 累计评论0
首页
书籍参数
ISBN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开本/介质 页数/字数 印次/印张
9787516816400 【美】蒋佩蓉 台海出版社 2017-12 16
商品细节

曾入选2012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

女人、妻子、妈妈;自我、家庭、服侍

麻省理工前中国总面试官的全人成长胜经

内容简介:

作者犹如贴心的妈妈闺蜜,将如何智慧地处理与自己、与丈夫、与孩子、与他人的关系倾囊相授。深入探讨:自我情绪管理与自我顾惜;坚持正确的家庭次序,学习让婚姻充满激情,寻找夫妻共同的使命;塑造孩子的品格,建立家庭传统,学会放手;学习建立妈妈团队,避免单打独斗……她的理念、观察、实践和分享既有深度,又有很强的实操性。比如,高知女性做全职妈妈真的是一种资源浪费吗?兼职妈妈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全职妈妈怎样才能不与社会脱节?妈妈们如何自我提升和学习,又该学习些什么?妈妈们需要有自己的“妈妈团队”吗?诸如此类的问题,佩蓉在书里和读者进行了深入分享。

本书尤适合组织妻子团契、妈妈团契等学习活动;也适合家族中母亲与女儿之间传统与信仰的传承。

 

媒体评论:

即使我们已经结婚30年,我仍然像热恋中的小伙子一样,深深地为这个女人着迷,深深地爱着她。她是我的朋友,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林为千

佩蓉的先生,微软人工智能解决方案首席产品经理

在我见过的所有女性中,佩蓉是唯一随时准备为生活付出一切的女子。每次去她家,我都能受到启发,心灵得到充实,精神得到鼓舞。听她谈起她对丈夫和孩子的爱意和感情,我就想多爱我的丈夫和孩子一些。

萨莉·克拉克森

美国家庭教育专家,佩蓉的妈妈导师,著有《母亲的使命》

佩蓉的独特之处在于内省和分享。我把这归于她理工科的教育背景和觉醒的女性特质的完美结合,欣赏并叹服。读她的文字,总会有心灵的触动,好像被一种强大的力量和一只极温暖的手,推动着去思考、去改进、去前行。  

肖云

《中华家教》杂志记者

婚前被好友“咒诅”绝对超不过三年就得离婚,婚后三年不但没离婚反而陆续生养了三个阳光男孩,而且结婚近三十年,仍容颜不老、婚姻保鲜;由一个手忙脚乱的新手妈妈,成长为游刃有余的智慧母亲、丈夫依恋的幸福妻子;更由麻省理工的商界女杰变身为妈妈们的人生导师、生命教练……秘诀就在于“佩蓉的妈妈经”。

张庆棠

青橄榄书殿创始人,《货币战争》、《妻子,荣耀的帮助者》出版策划人

这看似是一本育儿书,其实是一本谈及女性如何成长的书。女人一生中需要扮演多种角色,能否将这些角色拿捏准确并如鱼得水,是很多女人需要学习和成长的。读了这本书后,对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境遇不断反思,包括育儿、婚姻、家庭和职场等。其实,现在教女人如何做妈妈的书并不鲜见,但这本书却像朋友似的将作者自己曾经的点滴话里家常地娓娓道来。在她的故事里,我们常常能找到自己曾经的影子。对我而言,拾起本书阅读时,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豆瓣读书》栏目读者

作者简介

蒋佩蓉(Rossana)
集中美教育专家、儿童礼仪及成长力培训专家、国际商务礼仪培训专家于一身,有着很多“闪亮”的头衔;毕业于麻省理工,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曾任职过多家世界知名跨国公司,也曾任麻省理工中国总面试官。然而,让佩蓉自豪的身份却是先生的好太太、三个儿子的好母亲,以及年轻女性的“妈妈导师”。
从麻省理工高才生到企业高管,从全职妈妈到妈妈导师,她始终坚持自我学习、自我成长,并一直奉行分享和服侍的理念。她和她的书、她的家,如光似盐地释放着祝福。
著有《佩蓉的妈妈经1:母亲自我成长必读胜经》《佩蓉的妈妈经2:智慧妈妈12商》《佩蓉教孩子学礼仪》《佩蓉谈商务礼仪和沟通》《丰盈心态养孩子》《下一代的竞争力》,与丈夫合著《给孩子一个间隔年》《人生休止符》等。

目录

序一 我的太太
序二 家人的手
序三 最美好的礼物
序四 公主的指南
序五 蒋佩蓉的非典型职场
自序 为母之路,比任何学科都难
引言 妈妈,不打无准备之仗

第一章 重塑身份:全心妈妈,不断成长
1.1 做全职妈妈还是做兼职妈妈
1.2 管理情绪
1.3 战胜完美主义带来的焦虑
1.4 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
1.5 眼泪的价值
1.6 与愤怒和平共处
1.7 自我顾惜,妈妈的必修课
1.8 幸福的淋浴时光
1.9 发现惊喜,深深感恩
1.10 专业妈妈,高效管家
1.11 不同的目标,不同的人生

第二章 丈夫第一,孩子第二:全心妈妈,谨记家庭次序
2.1 美满家庭是孩子幸福的基础
2.2 殷勤耕耘,收获美好婚姻
2.3 让婚姻充满激情的5个秘诀
2.4 幸福是一种选择:挽救婚姻的7个转折
2.5 相处的秘密
2.6 主动迈出第一步
2.7 面对冲突,你是什么类型
2.8 走向合一
2.9 最亲密的搭档——做有使命感的夫妻
2.10 保护婚姻果实
2.11 父亲,子女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2.12 单亲妈妈——接受失去,直面痛苦
2.13 单亲不影响幸福

第三章陪孩子长大:全心妈妈,以正确的方式施爱
3.1 妈妈的动机
3.2 接纳犯错的孩子
3.3 孩子的激情从哪里来
3.4 感染学生的老师,感动老师的学生
3.5 习惯第一,而非成绩
3.6 关于智力测验,高智商=成功?
3.7 管教塑造人品
3.8 “善意的谎言”和情绪不是管教
3.9 快乐的真正含义
3.10 做家务,培养品格的好机会
3.11 做水管还是做水桶
3.12 以服务他人作为家庭的价值观
3.13 善用晚餐时光,孩子获益良多
3.14 妈妈的使命
3.15 如何培养逆商
3.16 放手的收获
3.17 妈妈不做“救世主”
3.18 应试教育体系下,孩子能幸福吗
3.19 学习方式,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3.20 帮助孩子处理压力
3.21 “4T”管理:教孩子做忠心的管家
3.22 爸爸妈妈,为什么我们爱你

第四章不必孤军奋战:妈妈要主动建设团队
4.1 寻找“妈妈导师”
4.2 组织“妈妈团队”,不要单打独斗
4.3 夫妻关系在家庭关系中居首位
4.4 管理家政员工

结语一:妈妈要拿得起放得下
结语二:释放心中的箭

试读

引言
妈妈,不打无准备之仗
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我从事过很多职业,成功地组建和管理过两家业绩不错的公司。通过工作,我认识了各式各样有趣的人。可是在我眼里,没有谁像我的家人那么有意思:他们会让我操心生气,会毫不客气地指出我的不足,可同时他们欣然接纳、包容这样的我。同样,也没有哪一个职业像“妈妈”那样,充满数不清的艰辛挑战,又能回报我那么多的爱和温暖。
在工作中,只要我熟悉相关的技能且足够努力,就能完成既定目标。可自从我当了妈妈以后,原本给我自信的职场经验似乎统统失效了!
从老大出生的第一天起,我一生中最艰巨的挑战就开始了。我完全没有照顾婴儿的经验,面对哭闹不止的脆弱的小生命简直束手无策。我的妈妈住在遥远的另一个城市,而我又不想找保姆代替。于是茫然无助的我心里有了辞职的打算,认为我需要以全职的状态来学习如何做妈妈。有了老二、老三以后,我完全放弃了看起来光鲜的工作,留在家里照顾他们。这样做不是因为我不再喜欢我的工作,而是我深知自己有工作狂的倾向,要想全心全意地关注孩子,就必须把自己从工作的诱惑中解脱出来!
家里的琐事总也做不完,孩子们的各种需求和突发状况挤占了我所有的时间。成年以来,我第一次依赖另一个人(我的先生)来养活我,不能再算是经济独立的“职业女性”。我的内心在大声尖叫:为年幼的孩子待在家里实在太痛苦了!
回想起来,正是那段苦苦挣扎的时光把我这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年轻女孩,渐渐塑造成一个能照顾人、教养人的成熟女性。我把“妈妈”作为一生中最重要的职业后,逐渐从中找到了成功和满足。在此过程中我也学到了许许多多其他职业学不到的东西,而这些我都愿与您分享。
职场如战场。当介入一场战争后,战士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作战计划,要根据队伍编制、供给和战略,估算所需的弹药量,和战友一起协同作战。进入妈妈的角色后,对目标和为此要付出的代价需要同样清晰的理解: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妈妈?怎样实现?你能使用哪些资源?
我的体会是,妈妈们必须迅速学会分析自己:能力大小,弱点和兴趣所在,恐惧什么,怀疑什么。因为身为妈妈去实施作战计划时,它们将全部发挥作用。
当我怀大儿子的时候,我对他寄予了各种期望。我希望他拥有轰轰烈烈的人生,让世界更美好;我希望他成为英雄,成为对世界有积极影响的人。我和先生对我们奉行的价值观有过长长的讨论:谦卑、感恩、忠诚、利他、可教、负责和正直。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榜样作用将这些价值观传递给孩子,鼓励他们超越物质和财富的追求,讲求奉献,而不只是成为消费者、观众或批评家,关心弱者,帮助他人,帮助越来越多的弱者有机会生活得有尊严和有意义。我们愿意牺牲一切来实践这些价值观,因为如果这些价值观不值得我们去牺牲,也就不值得我们去坚持。
我们拥有很多资源帮助自己坚持和实践下去,比如家庭、朋友圈、社区和各种社团。这些关系既是资源也是责任。此外,就像爱好各种音乐一样,数学、科学和技术将会成为我们持久的家庭爱好,因为我和丈夫都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理科毕业生。我们喜欢冒险,喜欢接受挑战。作为终身学习者,我们总是愿意尝试新事物,获得新体验。
根据这些希望、资源、兴趣和能力,我将自己的长处、弱点、恐惧和怀疑仔细分析,然后罗列出来,开始寻找资源和解决办法。
我是一个非常专注的人,有时会过于专注手头的事情而忘记或忽略其他东西。我曾经试图变得完美,带有“救世”情结,认为自己对于世界必不可少。我曾经对自己和他人要求过高,喜欢努力实现各种明确的目标。这些品质在工作上对我很有帮助,但是,当我成为全职太太和全职妈妈时,我才明白,它们变成了我不得不克服的障碍。
我还没有管理家庭的技能,刚结婚时甚至连煎鸡蛋都不会。我不喜欢小孩子,认为他们又吵又脏,只会让人心烦。我担心我会是个坏妈妈,很怀疑我能否做到一天24小时不休息,耐心地和孩子们在一起……
幸运的是,经过这么多年,我建立起了亲密的女性朋友圈,她们大多是和我同时成为妈妈的。她们成了我的“妈妈团队”伙伴,帮助我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鼓励我只需尽力就好,让我学会享受当妈妈的过程。每当我怀疑自己和气馁的时候,团队就会给我依靠。我们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同时我也向年长的妈妈们寻求帮助,她们会给我很多非常实用的建议,比如如何处理日常家务和成为好妈妈。
另一件幸运的事,儿子一出生,我立即就爱上了他,愿意为了他付出一切而成为好妈妈——尽管刚出生的他看上去如此褶皱,如此难看。
正是“妈妈团队”的友谊和我对儿子的爱鼓励着我不断成长。
下面是一些细节性的补充建议,在后文有更加详细的分享。

设立可行的目标
在职场上,效率和业绩是对员工进行评估的重要指标,但在家庭生活中没有这些。教养孩子是细水长流的过程,不一定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当孩子不听话、成绩不能提高时,妈妈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而充满失望和挫败感。这时不妨转换下思维方式,为自己和孩子设立更小、更可行的目标,并为每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而感恩。
目标不嫌小,但一定要切合实际,最好是可以量化。我曾给自己设立这样的目标:每周带着孩子在社区附近散步3次,每次20分钟。这个目标是切实可行、可以量化的,而且回报丰厚:我和孩子的关系更融洽了!那些一起散步的时光成为我最开心的回忆:我们蹲在地上看各种虫子赶往它们的小窝,有时也捉住个小虫子细细观察。
每完成一个目标清单以后,没有“老板”的妈妈可以自我奖励一下。比如去星巴克要一份焦糖Machiato;或者去买那对觊觎已久的耳坠;或者让丈夫照看孩子,自己去做泡泡浴,顺便喝杯香槟。自我奖励是很有效的自我激励机制,能使妈妈在琐碎的家庭生活中,想方设法地衡量自己的工作进展,从而保持工作激情。

接纳你的弱点和自己的不足
孩子如同母亲的镜子,从他们身上能反映出妈妈的弱点。因此妈妈需要经常在镜子里观察自己。孩子的弱点往往引发妈妈们加倍的焦虑和恼怒。如果一位妈妈认为自己的弱点是优柔寡断,并且引以为耻,那么当她的孩子表现得优柔寡断时,她一定会相当恼火。在妈妈的恼怒面前,孩子很有可能为同样的弱点感到自卑。
做母亲的除非完全接纳自己的弱点,否则就很难无条件接纳孩子。自卑的人总是努力掩饰自己的弱点,只有自信、内心有安全感的人才会坦然承认自己的缺陷,并努力改善它。自我接纳帮助妈妈成长,进而引导妈妈们有能力帮助孩子成长。

寻找同伴建立团队
寻求妈妈导师。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请教比自己年长的妈妈们,并观察她们如何教养孩子。你可以参考她们的做法,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个人风格、适合自己孩子的育儿经。
寻求妈妈伙伴。家务事往往枯燥烦琐,缺乏令人兴奋的元素,做起来似乎永无止境。如果妈妈拥有在育儿过程中一起哭、一起笑的“妈妈伙伴”,遇到烦恼时有人排忧解难,取得小小的成功时有人一起欢呼,是不是会好得多呢?

丈夫、孩子和自己,三者同时兼顾
婚姻第一,与丈夫的婚姻优先于孩子。知道这点很容易,但付诸实践实在很难。因为孩子的需求不断出现在妈妈面前,而丈夫总表现出强大的样子。妈妈要努力为自己制定一个规律的时间表,然后寻求种种富有创意的方法,对丈夫说出爱的语言。
很多妈妈会把孩子作为自己生活的中心,把孩子的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学钢琴或学游泳的成绩当成自己的业绩。她们以为只有孩子表现优异,自己作为妈妈才算得上成功。如果你听说邻居的孩子是数学天才,而自己的孩子学起数学却困难重重,你是否会为此焦虑不安,甚至谴责自己对孩子的关心帮助不够尽心?
这其实是个误区。在孩子年幼的时候,上帝把他们托付给我们管教,总有一天,我们要把他们放飞到广阔的蓝天之中。他们终将自己选择人生道路,这是我们无法代劳的。身为妈妈,能做的是塑造他的品格,敦促他在前进中不要懒惰或放弃。二者共同的目标是参加生活的马拉松,而不是来一场数学或钢琴竞赛。
此外,妈妈们不要为了孩子而放弃自己的爱好。尽可能留出一些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无论是舞蹈、音乐还是读书。同时也要关心丈夫的工作进展,分担他的压力,努力培养夫妻间共同的兴趣。否则在孩子长大离家以后,你面对丈夫时可能就像面对陌生人一样不知所措。因为你已经不清楚,没有了孩子,两人要如何互相陪伴。
精彩书摘
(一)自我顾惜,妈妈的必修课

妈妈要照顾丈夫,照顾孩子,除了操心全家的身体健康和饮食起居,还要操心全家的学习、运动和社交等。忙完这一切,妈妈们是不是早就精疲力竭,对生活失去兴趣了呢?自我顾惜,是做妈妈的必修课。我们只有在智力、体力、情感、社交几方面都照顾好自己,才有可能让家里舒适温馨、其乐融融。

汽车保养与自我顾惜

最近,上海一家著名的汽车公司极力宣传汽车长期保养的重要性。如果车主能不嫌麻烦地定期开车去检修、换油,汽车大修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各种机器和设备,也同样适用于人类自身以及各种人际关系。
孩子出生后,我们不辞辛苦地带他们做体检,确保他们发育正常;他们还要接种疫苗以预防某些疾病。成年后,我们依然需要定期体检,这是让人受益终生的好习惯。我们也要照顾好自我。对于妈妈来说,善于疼惜自我有益身心健康,对整个家庭的氛围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悲情母亲

还在IT界工作时,我会定期参加培训以提升我的专业技能,会定期阅读产业消息和期刊,以跟上IT界最新进展。科学家和医生则去参加各种会议,互相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希望在某方面取得新突破。所以不管你选择哪种职业,不管你是一名技术工人,或是一名牙医或画家,你都必须紧跟你所在领域的最新产品、技术和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抢先一步走在潮流前面,赢得先机。
做母亲,在所有职业中算是对人的要求最严格的职业之一了。因为做母亲不仅要求我们投入体力、智力和情感,就连我们的人际关系也要为之做出调整。可惜,正如社会上缺乏对父母的专业训练一样,由于缺少相关的帮助和指导,妈妈们也不懂得如何自我顾惜、自我改善,这实在令人感到遗憾。我们身为人母总是习惯于全然付出,以无私奉献和自我牺牲为荣。
我的一位朋友曾经告诉我,她的婆婆是一位堪称完美、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贤妻良母。多年来,她总是为家人精心做好每一顿饭,并且尽心尽意照顾丈夫,直到他去世。我朋友的丈夫把她奉为完美母亲的典范,因为她本分、顺从,任劳任怨地服侍全家。然而,他在成长过程中却很少看到母亲的笑容,也从不觉得他们家是一个温暖快乐的地方,虽然整个家庭像钟表一样正常运转,处处干净整洁,无可挑剔。他甚至很少看到父母之间有任何感情交流。父亲去世之后,他母亲就不再做饭了,家人这才意识到她其实讨厌做饭,她仅仅是出于义务才做了这么多年的家务活。她的孩子们为此深感内疚,也对母亲能长期吃苦耐劳的精神感到不可思议,在她晚年加倍细心地照顾她。
你愿意选择一个处处无可挑剔却没有笑声、缺少温情的家,还是一个稍微有点儿混乱却让人感到自由自在、全然放松的家?我当然更愿意要后者,因为在这里我不怕犯错,心灵也会被爱滋润。妈妈们如果希望自己的家能有后者的氛围,就要先学会好好顾惜自己。

好好顾惜自己

我丈夫一直提醒我要吃好、要锻炼,因为他希望我健康长寿,可以和他一起看着孙子孙女们长大。所以我不会让自己过分操劳。如果一天的工作让我俩都筋疲力尽,我们就允许自己偶尔吃一次快餐,不会为一顿“正式的”晚饭把自己累得够呛。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在彼此陪伴中享受笑声、自由和温暖,而不是把每件事都做得十全十美。
妈妈们要好好照顾自己,定期给自己充电,才有力量关爱家人,享受家庭生活。自我照顾就像汽车保养一样,需要事先计划、落实和定期评估。妈妈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考虑如何制定一个自我顾惜的计划。
1.智力
照顾好自己不仅仅意味着多参加休闲娱乐活动,事实上,保持良好的智力更是自我照顾的重要方面。这意味着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素养。
我常常关注科学界的最新信息并为之欢欣鼓舞,对商业、人物类的书籍和期刊也很感兴趣。这些读物使我始终保持思维活跃,也增加了我和其他人的共同话题。
我和儿子凯恩喜欢一起玩数学游戏或做智力测验,我们全家则喜欢一起品读幽默故事,这些家庭活动都有助于我放松身心,同时给大脑充电。
有些婚姻破裂的丈夫曾向我抱怨,他们的妻子一心扑在家务事和孩子的教育上,失去了原有的魅力,不再有趣。而我所能做的让自己有吸引力的方法之一,就是用新知识、新信息滋养充实自己,这样我的丈夫和孩子会乐于和我探讨各种话题,享受和我交谈的乐趣,征求我的想法。
2.情感
我就常常借助音乐抒发情感。通过弹奏柴可夫斯基、贝多芬的奏鸣曲,我可以表达自己的愤怒、悲伤和喜悦。当然,这是我从小的钢琴学习所带来的益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方式可以帮助妈妈们处理情绪。
比如读书,也是唤醒情感的有效途径。尤其是那些鼓舞人心的人物传记或惊险刺激的冒险小说,阅读它们能带给我新鲜的动力,我也因此不断渴望拥有更精彩的人生。
我会定期拨出专门的时间,一方面让我的各种情感需求像油箱加油一样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处理对我身心有害的负面情绪。这样做不仅让我觉得更幸福,家人也从中获益。
给情感加油有各种形式,比如跟朋友们聊聊天、喝喝茶;或者读书、听音乐,接受艺术作品的“洗礼”;又或者从忙碌生活中抽身出来,放松,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方式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借此让自己更加开心快乐、充满爱意。
只有妈妈先成为快乐的、充满爱意的人,才能成为家人的祝福,以你的爱带给他们快乐。
3.身体
保养身体包括定期锻炼、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护理皮肤、购买得体的服装等。妈妈们要关心自己的身体,确保身体强健,才有机会看到孙子孙女长大,而且到了人生的黄金年代也能富有活泼的生命力,不至于增加儿女的医疗负担。
过去,为了努力工作,我总是习惯熬夜,长时间不吃东西甚至憋着不上厕所。一位前辈告诉我,我这是在虐待自己的身体,不爱惜自己。她建议我每天早晨站在镜子前对自己说:“我是上帝奇妙的创造。我珍视我的身体,我要好好顾惜它。今天,我愿意祝福我的身体。”我按照她的建议这样做了一段时间,发现我果然会更有意识地照顾身体,让它及时得到休息调整,恢复精力。
我很幸运,至今没得过什么大病,偶尔感冒了也好得很快。这样,我就有足够的精力照顾家庭。一旦出现紧急状况,我立刻就能全力以赴处理问题,特别是面对家里3个精力旺盛、活泼好动的男孩子,要是我身体不够好,家庭可能就没有那么多欢声笑语了。
4.社交
结婚前,一位年长的朋友给了我一条重要的建议:我很有必要在我的家庭和工作圈子之外培养自己的“闺蜜”圈子,因为我不能单单指望丈夫、孩子和其他家人满足我的社会需求。拥有这样一个朋友圈子可以减轻我丈夫的压力,因为我不至于把他当成生活的全部。即使他让我失望了,通过朋友的安慰和劝解,我也不会完全跌入低谷。
真正的朋友会支持我和我的婚姻,让我忠于自己的目标和使命。结婚后,她们允许我发泄对丈夫的失望,同时也提醒我谨记对婚姻的承诺,好让我努力改善自己,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当上妈妈后,她们指出我对孩子过于严格,因为我总拿他和别的孩子比较——这对他是不公平的;有时她们还敦促我按时作息,不给自己紊乱的生活节奏找借口。
兴趣也是友情的基础。我深爱古典钢琴曲,可我家其他人只喜欢听我弹奏流行音乐或其他现代音乐。心痒难耐时,我就去找演奏小提琴或大提琴的朋友,和她凑成一对,共同演奏我们最钟爱的古典曲目。
在美国,我是一个读书俱乐部的成员。俱乐部里人不多,算是个小小的朋友圈子。我们中间每个人轮流挑选一本书让大家阅读,然后一起分享我们的读书体会。和他们在一起,我的知识和眼光也大大拓展了。
其他时间,我会和那些喜欢整理相册、剪贴簿的人聚会,分享我们的照片以及照片背后好玩的故事,研究怎样把每一页装饰得更好看。
我也鼓励我丈夫发展他的朋友圈子,分享他们在工作和家庭中面临的种种挑战,或一起从事喜欢的活动。我丈夫常和朋友们打网球,也喜欢和爱好摄影或电子技术的朋友在一起。他还有个“技术”朋友网络圈,要购买计算机零部件和设备时,他们可以互相帮忙找到最好、最可靠的交易。
在我看来,妈妈们在家庭以外的生活越丰富,就越容易带着满足感对待家人,也会有更多的信息、心得可以彼此分享。如果把家人当成我的全部,我的生活就会日益狭窄,所有的心理需求都要家人来满足时,我对他们过高的期望最终会让我伤心难过。
妈妈如果能照顾好自己,就可以有效防范家庭危机。与扑灭一场火灾相比,预防一场火灾容易得多,代价也低很多;同样,与治病相比,预防疾病容易得多,痛苦也少得多。为了成为家人生命中最好的妻子和母亲,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规划“如何照顾好自己”这份事业,这样我们的一生就能成为所爱之人的祝福。

佩蓉心灵工坊
(1)在哪些事情上你原本应该训练孩子养成习惯、担起责任,而你却成了孩子们的救世主?
(2)有哪些事情你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
(3)在训练孩子培养习惯、对自己负责这方面,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具体的步骤?你需要哪些帮助?

(二)最亲密的搭档——做有使命感的夫妻

大学的时候,丈夫林为千和我一起选修过音乐欣赏课。当时我们相互之间还没多少感觉。我选修这门课只是因为它很容易通过,毕竟其他的实验室课程已经让我不堪重负,而且我还参加了很多课外活动。为千当时对我印象并不好,他认为我来上课只是为了张贴舞会和学校社团的海报,在课堂上纯属虚度光阴、浪费生命。我之所以成绩还不错,只是因为以前学了很多年音乐,而他来上课是真心想学东西的。总之,他认为我们之间没有任何共同点,他不可能喜欢上我。
快毕业的那年,我作为营养科医师在校医务室实习,那时他得了肺炎,常常跑医务室。感恩节假期,我得知他一个人留在宿舍,就带着一些食物去看他。从那以后我们就成了朋友,并且开始约会。
可是我很快发现,我们俩就像白天和黑夜一样没有交集。我从小到大生活比较宽裕,花钱不用受到什么限制,而为千一家的生活朴素节俭;他是个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的工程师,而我则是学校社团的活跃分子,热衷于办活动、认识各式各样的人;他觉得跳舞轻浮,我却视舞会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思维敏捷、快言快语,而我喜欢慢悠悠地想问题、慢悠悠地行动;他喜欢古典音乐,而我酷爱摇滚和流行音乐,经常参加音乐会、到百老汇去看演出;他总是计划好每件事情,而我生性随意,习惯跟着感觉走;除了有共同的信仰,我们几乎再也找不到相同点了。
后来为千建议我和他一起上世界历史课。这门课考察世界历史的进程、帝国的兴衰,并要求学生思考:我们个人在历史进程中扮演什么角色。这是第一次有人要求我审视我存在的意义,把我放在世界的中心。为千和我都觉得受到了召唤,内心充满了使命感。
大学毕业的那个暑假,为千和我参加了国际难民营项目,他去了约旦和巴勒斯坦,我则去了伊斯坦布尔。那时,我们对这段感情的前景还相当迷茫。我每天生活在伊朗难民营里,逐渐爱上了伊朗的文化,因为伊朗人热爱美食和舞蹈。回美国的时候,我对中东文化充满了热情,内心的使命感也激励我,让服务社会、服务穷人成为我今后的生活方式。令我喜出望外的是,为千也在这次旅行中爱上了中东文化、找到了人生使命。经过多次严肃地探讨,我们决定结婚,因为我们有共同的人生方向,想过同样的生活——这种生活远离对财富、名利和虚荣的追求,充满了信念、冒险和意志力,多么有意义!我们希望自己作为中国人,可以在未来的历史中扮演一个角色,我们愿意用毕生去实现这个理想。
可是我们双方的父母反对我们结婚,认为我们应该继续深造;身边同学、朋友也不看好,他们都知道我和为千有多么不同,而且两个人都太任性——可是我们已经等不及了,我们要尽快开始共同的使命人生。那是一段艰苦旅程的开始,我们都还看不见未来,前景似乎也并不乐观。
我们决定共同努力让婚姻幸福美满。我们尝试培养一些共同点——事实上,使命感也让我们建立起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婚后,我们成为社区里的志愿者,一起为一些处境不佳的年轻人服务;搬到洛杉矶之后,我们去做大学生和高中生的义务咨询员;有一段时间我们还协助刑满释放的犯人参与社区服务,并且到他们家里探访,接触他们的孩子;我们也帮助无家可归的人和孤儿。在此期间我们曾经被误解、被利用、被偷盗,甚至有一次还失去了全部积蓄。然而共同的使命感和价值观使我们战胜了困难,为共同的目标继续前进。
我们在一起帮助他人时自然免不了发生冲突甚至争吵。这种“针尖对麦芒”的过程,帮助我们开始重视彼此的差异;当我们开始接纳对方的不同时,这些差异就产生了互补的效果,让我们的关系更加和谐。比如为了我,他开始学习跳舞;为了他,我开始计划自己的开支。渐渐地,我们能在规则与灵活性之间保持平衡,在理性与情感之间保持平衡,在计划性和自发性之间保持平衡。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断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如音乐、徒步旅行、探险、露营和各种体育活动等。我们越是愿意为对方着想,就越能尊重、欣赏彼此。
凯文1周岁的时候,一个麻省理工学院的同学来拜访我们。当年他亲眼见过我和为千怎样频繁地吵架,闹得不可开交,所以在踏进我家家门时还有点紧张。可是在我家他看到的却是另一幅画面:为千非常耐心地在地板上和儿子凯文一起玩,还帮我做家务;而我,结婚前连鸡蛋都不会煎的人,现在已经能为我们的好朋友做上一大桌子好菜。他很不可思议地摇摇头说:“我真不敢相信这是我认识的David和Rossana!婚姻真是太奇妙了!”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所以改变世界应该从每一个家庭开始。如果夫妻双方把家庭建立在共同使命感的基础上,你们就能克服各种矛盾,包括性格、兴趣、家庭背景、文化、语言乃至种族的差异。像上面写的,我和丈夫的婚姻在一开始也面临很多矛盾,但是共同的信仰、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使命感帮助我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我们正处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你是选择个人的舒适和“安全”,还是愿意全力以赴,过一种对他人有意义的生活,建立夫妻共同的人生使命呢?

佩蓉心灵工坊
你和你的配偶是否思考过,你们的家庭可以对世界做出什么贡献?不妨找个时间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三)妈妈不做“救世主”

我上高中时最喜欢的小说是《琥珀》《荆棘鸟》和《飘》,这3部小说都是以相爱而不得相守的悲剧结尾。每一部小说我至少都读了七八遍,每次读完,我都为主人公的分离深感忧伤,夜里总是久久不能入眠,一直试图在脑海中改写故事的结局。为什么悲剧的结局让我如此困扰?也许,在我的内心深处,我相信我就是这个世界的救世主!只要看到周围的人有麻烦,哪怕是特别严重的问题,我都相信只要自己足够努力、足够认真,就能帮他们解决……
我的“救世主情结”曾经让我差点陷入麻烦。20年前的一天,我先生和我在洛杉矶大街上遇到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他告诉我们,他家里有妻子和4个孩子,他们没有钱买吃的。我们去看了他们住的地方,发现条件果然很差,于是给了他们50美元,让他去给孩子买些尿片,再买些吃的东西。本以为他们可以用这笔钱至少生活一个星期,因为在那个年代,50美元是可以买很多东西的。谁知两天后,这个男人又给我们打电话,请求我们再给他些钱。原来上次拿到钱后,他带着全家出去吃了一顿牛排,一下子把50美元花光了,第二天他们又不得不挨饿。我很生气,拒绝再给他任何帮助。要知道,付出的努力得不到尊重,这对“救世主”来说是无法忍受的。
但我先生没有就此放弃。其他朋友听说了这件事,也鼓励我们先教他们一些生活技能,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上我们。在几个朋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帮这个男人找到了工作,买了一辆二手车,并教他理财。渐渐地,他们一家人的生活终于步入正轨,不再愁温饱。
成为救世主比成为教育者要容易得多。但可惜的是,被救助的人会“依赖”上救世主,不能独立生活更不能帮助他人。在养育孩子的时候更是如此。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他的哭声总是久久回荡在我心里,而我唯一想做的,就是把他的世界变得安全而温暖,这样他就永远不会害怕也不会难过。这是上天赋予每个妈妈的本能。不过,绝大多数的婴儿哭声并不是传达痛苦,而是他们表达需求的方式。但“救世主情结”让我把孩子的每声哭泣都当成痛苦的哀求,于是我迫不及待地要实施救助行动。
每天我都需要训练孩子做很多事情,从上床睡觉、按时吃饭,到有礼貌地索要某样东西。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扮演“救世主”,帮他们做事情,因为这样能令我的生活方便快捷一些,但是我先生每次都站出来反对。一开始这种分歧往往成为我们吵架的导火索。我只想快点把事情做完,这有错吗?而且当孩子们无助地大哭时,不去帮助他们会让我感到内疚。尽管我也明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但克服“救世主情结”比我想象中要困难得多,因为我很难眼睁睁地看着孩子在那里哭。但先生不顾我的反对,坚持用他的方式训练孩子们。渐渐地,我看到了孩子们的进步,越来越明白要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从慢吞吞的动作中学习。下面是一些我克制当“救世主”的心情,从而获得胜利的里程碑事件。
(1)睡眠。通过训练凯文睡觉,我意识到只要不造成伤害,让宝宝短暂地哭一哭比夫妻长期的睡眠缺乏和疲倦对全家要好多了。
(2)游泳。凯文学游泳时,有一次鼻子呛水,差点淹死。当我们让他再回到游泳池里的时候,他哭得特别伤心,死活不肯下水。我心软了,但我先生面无表情地抱着他重新进入了游泳池!最终,凯文还是战胜了对水的恐惧。我当时恨透了先生的做法,但还是不得不表示敬佩,承认坚持让凯文下水是正确的,否则他可能一辈子都不愿意入水,也无法像今天这样享受游泳和海滩探险的各种快乐。
(3)吃饭。当孩子们已经能够在婴儿椅上自己吃东西时,我仍想喂他们,一方面是想避免他们把食物洒得到处都是,另一方面是怕他们营养不够。总之,我喂他们是为了保证他们摄入充足的营养,同时节省时间。但仔细考虑过后,我还是花时间和精力训练他们自己吃饭,这样他们就能对自己的饮食负责。从长远来看,这节约了我更多的时间,也让我们把多余出来的餐桌时间用到开心地聊天和心灵的交流,凝固了全家的感情。
(4)做家务。在我们家,孩子们也要承担一定的家务,但我总是试图“帮忙”,特别是在他们干活达不到我的要求,或者太磨蹭,或者抱怨自己太累、太忙的时候。但后来我搞清楚了,负责这项家务的是他们而不是我,假如他们没有完成任务,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我也可以为此责备他们。如果我在开始的时候多花些时间、力气训练他们,以后就会更省事,不至于整天忙着帮他们做家务,却没时间陪他们。
(5)家庭作业。就像做家务一样,完成家庭作业也是孩子们自己的事情。假如他们不能按时做完,那就让他们去承担后果,而不是由我来代劳。
扮演“救世主”在一开始总是比成为教育者难得多,但从长远看来,假如我们愿意努力学习当个教育者,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那么我们和孩子都会受益匪浅。
2003年刚搬到北京的时候,我的中文知识实在少得可怜。幸好在北京上学的孩子们可以帮我读懂很多东西,从菜单、路标到邮箱里的广告传单等。有一次我像往常一样让凯恩帮我,因为他在我们家中文讲得最好:“凯恩,这个字怎么念?”
“妈妈,我很想告诉你,但是我觉得你可以从字典里查到这个字。你知道,这很容易的。你应该真正学会自己学习。我的意思是,假如我不在跟前,你有问题了怎么办?我不想让你那个时候不知所措,你觉得呢?”
似乎凯恩已经学会了“授人以渔”,我就是第一个从中受益的人。

佩蓉心灵工坊
(1)在你为孩子代劳的事情中,有哪些应该训练他们自己做?
(2)为了让你的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对自己负责,你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步骤?在这个问题上你还需要哪些帮助?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论数据
在线客服 ×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

物流信息

×
...
展开 收缩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