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及简介(一)
经历性的系统神学:《理所当然的侍奉》
亲爱的读者:
当我把《理所当然的侍奉》(The Christian's Reasonable Service)一书介绍给你们时,我想要强调的是,这部巨著的独特性在于一个事实,那就是它不仅仅是一部系统神学作品。布雷克所选择的书名已经表明,他的意图不仅仅是向公众系统地阐述基督教教义。在以《罗马书》第章节的内容为基础拟定书名时,布雷克不仅希望阐明人侍奉上帝是完全理所当然的事——这位上帝在他的圣言之中,借着圣子耶稣基督恩慈地显明了自己——而且更主要的是想要告诉人们,上帝吩咐人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他,以睿智、合理、敬虔的方式敬拜他。
这使我立刻认识到了事情的关键所在:布雷克写这部作品,主要是为教会成员写的,而不是为神学家写的——虽然他希望神学家们也能够从这部作品中获益。这就解释了《理所当然的侍奉》一书中,为什么在布雷克非常透彻地解释了教义之后,还有那么多对于教义的实际应用。他的写作意图是不可忽视的:他热切地希望自己所详尽解释的那些真理,能够成为读者心中真实的亲身经历。他以精湛巧妙的手法,在客观真理和对真理的主观经历之间建立了至关重要的联系。
所以,我喜欢把《理所当然的侍奉》一书称为经历性的系统神学。在读这部作品时,人必定会得出一个结论:这部巨著的作者诚然是一位才华横溢、条理清楚的神学家——他是一位神学家,但更重要的是,他首先是一位传扬福音的牧者,他的目标是荣耀基督,造就教会。正是因为具有强调亲身经历这一特性,这部作品在三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深受读者喜爱。
我认为《理所当然的侍奉》一书是经历性神学,是指布雷克在这部作品中阐明了圣经教义如何能够成为信徒心灵和生命中的真实经历。人可以说,经历性的信仰就是所经历的教义。毫无疑问,布雷克热切渴望他对于圣经教义的解释能够带领人切身经历这些教义。你一旦明白了这一点,就会看到布雷克在阐述神学教义的章节中如何为经历性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他进行“神学研究”(doing theology)的目标是造就信徒。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描述了对于所解释的教义的经历性应用应当是怎样的,以及当信徒努力掌握圣经中的真理时常常会有怎样的经历。在这样做的时候,他赞美了基督,触动了每一个真信徒的心弦。所以,在读《理所当然的侍奉》一书时,你既会受到教导,也会得到造就。这是多么罕见而独特的联合啊!
所以,我热诚地向每一位认真学习圣经的人推荐布雷克的这几卷著作。这部巨著的独特性在于,无论是学者还是“普通的”教会成员,都能因读这部作品而获益匪浅。然而,我尤其建议传扬福音的牧者们读这部作品。自英文译本初次出版以来,世界各地不计其数的牧者表达了他们对于这几卷著作的感激之情。我祷告祈求,唯愿阅读和学习这部卓越的作品也能给中国的许许多多人带来祝福。
(本文作者为巴特尔·埃尔斯豪特(Rev.Bartel Elshout),《理所当然的侍奉》英文版译者。)
推荐及简介(二)
“拿起来读吧!”:《基督徒理所当然的事奉》书评(赵刚)
布雷克的《基督徒理所当然的事奉》的中译得以出版,是一件值得大大庆贺的事情,因为在基督教教义的系统表述方面,中文读者又有了一部重量级的经典作品。从历史的维度来说,我们已经有了加尔文的《基督教要义》,再往前我们就期待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大全》,而往后就是所谓新教的正统经院主义时期,比启蒙运动略早,但有相当重叠;再往后就是现代了。在新教正统经院主义时期里,布雷克的作品也许不如塔瑞庭(Francis Turretin,-)和沃舍斯(Gisbertus Voetius,-)的份量重,但仍然是当之无愧的经典,而且其实践性的取向,使得其读者群远超前两者,甚至布雷克也成为荷兰家喻户晓的名字。从某个角度说,布雷克的作品也许是荷兰“第二次宗教改革”最成熟的代表。
荷兰的“第二次宗教改革”运动,大致相当于英国的清教徒运动,虽然后者的时间可能略早一点;而比第二次宗教改革运动略晚一点的类似运动,则是德国的敬虔主义运动。所以人们有时把英国的清教徒运动、荷兰的第二次宗教改革运动、和德国的敬虔主义运动,统称为欧洲敬虔主义。这有一定道理,因为他们都强调生命的实际敬虔。但一般而言,德国敬虔主义运动不如前两者那么强调教义,因此把它们都放在“敬虔主义”的帽子下面,其实容易对前两者产生误解。而就英、荷两国的运动之间的区别来说,因为历史的原因,清教徒的政治诉求更强一些。就思想史而言,因为这段时期与启蒙运动的重叠,所以阅读他们的作品,对了解基督教对启蒙运动(特别是其刚发轫时)的态度,就非常重要了。比如沃舍斯就是和笛卡尔打笔仗的人。当然,布雷克这部作品的主要目的不是争辩。但如果你稍微浏览一下里面的内容的话,就会发现类似争辩的内容并不少。这是因为其经院主义的形式。
如果说一些现代基督徒对“正统”,因为碍于其基督徒的信仰身份,还不能太过大声地反对,所以有时只能在“教义”上羞羞答答地做点文章,诸如声称教义束缚人,只带来使人自高自大的知识,不造就、甚至压抑人的生命等等;那么他们对“经院主义”的反对,则显得理直气壮得多了。因为甚至改教家们不都对“经院主义”提出了严厉批评吗?
但这其实有误解。现在我们一般会在两种意义上谈论经院主义:一种是以亚里斯多德的哲学为基础而建立的神学;一种主要是一种问答式的方法,强调概念的清晰、逻辑的严密等等。就前者而言,其实对安瑟伦、阿奎那等最可疑的人,现在人们也越来越愿意承认,他们或许受到了一些亚里斯多德哲学的影响,但绝对不是把神学完全建立在那上面的;基督教所宣称上帝在《圣经》中的启示,毫无疑问在他们的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天主教会认可的思想家尚且如此,那么强调“唯独圣经”的更正教会神学家,则更不会轻易被希腊哲学掳走了。当然,在中世纪晚期,一些经院主义者受到过度琐碎和哲学化的桎梏,所以受到了改教家们的批评。
在后一种意义下,经院主义其实就是“学院”、“学校”的意思。而概念的清晰、逻辑的严密等等,是现代学术必不可少的要素。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在凡上过大学的人,都可以说是经院主义的后裔。当然,在具体的问答、或辩证式的问题处理方式上,现代人并不必然像历史上的经院主义者那样一板一眼地。不过,如果读者想更具体地了解这种经院主义的方式,则布雷克的作品现在为我们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这就是为什么在更深入的神学课程上,我常常要求学生读布雷克的这套书(在没有别的选择的情况下),就是因为这种经院主义的方式,对思维训练大有好处。
至于正统的教义是否导致生命的枯萎,大公教会最优秀的神学家从来都否认这一点,反而强调正统的教义是真正敬虔生命的根基。而布雷克的这部作品,现在又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例子。粗略浏览一下目录,就可以发现布雷克这部“系统神学”与现在坊间常见系统神学教科书的不同。在总共四册的篇幅中,有差不多两册的内容都在处理伦理学和,我们姑且称之为,“基督徒敬虔操练”——中文译者把它称之为“灵修”——的内容。在教义讨论里包括进伦理学的内容,我们在阿奎那的《神学大全》里可以看见;但涵盖如此多“敬虔操练”的指导,则非常罕见。甚至加尔文在其《要义》第三卷中对基督徒生活实践的阐述,比起布雷克来,至少在篇幅上也相形见拙了。
此外,即使在比较纯粹的教义阐述里,布雷克也在每一部分结尾都加入一段该教义在生活中的应用,其实践和教牧性的关怀相当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在传统上非常挑战理智、甚至哲学性相当强的“上帝的本质”和“上帝的位格”两章中,布雷克最后两节各自讨论的是“思考上帝的属性是基督徒当尽的本分”和“如何思考上帝的属性”,以及“默想三一上帝奥秘的益处”和“圣灵在信徒心中的救赎工作”。时常有人问说,“谈论这些抽象的教义有什么用?”虽然我们可以比较哲学性地回答说,“有用”并非《圣经》要求的人生首要目的,但这多少有点回避问题的感觉;现在我们就可以向发问者推荐布雷克了。
从教义的编排顺序上来说,布雷克相当引人注目的是把教会论放在了救恩论之前讨论。这毫无疑问是其盟约神学的反映(附录一中有他关于恩典之约的详细讨论),但对我们来说也许更重要的是,这一劳永逸地纠正了我们“只读《圣经》、信耶稣就好,不用去教会”的偏差。荷兰是历史上的重洗派或极端分子的发源地之一,布雷克如此处理,当然有其历史背景的原因,即纠正极端分子的偏差;但这对华人教会来说,正好成为久旱的甘霖,因为我们的教会观都很弱。教会本身(包括其神圣权威)的重要性,不仅就个人得救而言,而且就与世界的关系而言,都是我们需要特别加强的方面。
不过,既然是书评,好话说完了之后,我们也要提出一点批评,方显公允。首先我们想到的一点,当然是其时代的局限。我的意思是,布雷克既然在,让我们姑且说,启蒙运动之前创作本书,那么在那之后的一些问题,就不太可能处理到了。比如在圣经论部分,因为批判学的兴起,所以我们现在对《圣经》的权威和默示理论,就需要更详细的处理,而布雷克在这方面并不能提供太多帮助。退一步从更大一点的知识论范畴来说,启蒙运动导致理性和启示的对立(甚至抹煞启示的意义),所以正统神学必须花更多笔墨强调启示的重要性。但在这一点上,布雷克也不能提供太多帮助。考虑到唯理主义在当时的世界上才刚刚抬头,而布雷克的本意在于更实际的会众层面,忽略这些问题也是情有可原的。在这方面,也许我们就必须去读塔瑞庭或沃舍斯了。
往后一点说,布雷克原来的副标题是“恩典之约”,而这也的确是他的关注。不过,从改革宗盟约神学的发展来说,历史上有沃舍斯与柯奇(Johannes Cocceius,-)的争辩。这有时被描述为“教义神学派”与“圣经神学派”的争辩,意思是沃舍斯更强调教义的稳定性,而柯奇更强调《圣经》启示的渐进发展。当然,更仔细的研究会让我们看见,他们的争辩并非像通俗描绘的那般针尖对麦芒;然而,要调和两者以达致更完整的盟约神学,的确需要后人更多一点的努力。而在这一点上,布雷克作为沃舍斯的学生,虽然可以说有些贡献,但还说不上集大成者。对此我们就要读赫尔曼·维裘斯(Herman Witsius,-)的盟约神学了。
不过,这些批评也许太过学术,显得有点吹毛求疵,因为布雷克的本意是实践。而在这一点上,他无疑是成功的,虽然对离开正统教义之辩驳已经太远的现代人来说,读他的东西可能有时还是会觉得对理智的挑战有点大。对此我们能说什么呢?“拿起来读吧!”
推荐及简介(二)
布雷克究竟是谁?(《理所当然的侍奉》作者简介)(克莱培(Rev. J. M. Kleppe))
布雷克是荷兰神学家,1635年出生,1711年去世,享年76岁。他得蒙上帝的教训,深受听众的爱戴,在世时就已经名闻遐迩。年轻之时,他就学会了敬畏上帝,并且因为他对上帝深切的爱慕而被人熟知。他始终存敬畏上帝的心,以圣洁的生活,谦卑地与上帝同行。他在年幼的时候,就对上帝的圣洁和公义有活泼的印象,充满了对基督的渴慕之心。
布雷克曾经在数个教会担任教牧侍奉,他以敬虔的热情,忠心造就会众。他最后牧养的教会是在鹿特丹。随着他的到来,教会经历了灵命的复兴。他在此处传道二十八年,不仅教会得蒙祝福,周围的社群也得蒙祝福。布雷克是个祷告之人,他与上帝有着隐秘的交通。在教导教理问答的时候,他总是让上帝的子女们探讨他们心灵的经历,彼此造就,互相坚固。
布雷克最出名的著作就是《理所当然的侍奉》,1700年首印,重印超过二十五次。这一巨著完全以上帝的圣言为根基,合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训和需要。本书不仅阐明了圣经中所启示的纯正的救恩之道,同时也批驳了当时偏离圣经的各种谬误。在当时荷兰忠于圣经的基督徒中,本书成为最受欢迎的教义神学书籍。在今日荷兰仍然能够感受到布雷克的影响。
唯愿上帝祝福此书,使更多人在人生路程中认识独一的上帝;使那些内心充满焦虑的人得蒙安慰和训诲;使人更多地认识独一的中保和救主耶稣基督,更好地荣耀和敬拜三一上帝。建议你一边查考圣经,一边反复阅读本书,以祷告的心态,以渴慕的心态阅读,寻求、得着上帝在基督里为罪人所预备的义。基督曾经教导我们:“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约6:37)唯愿上帝祝福亲爱的读者,使更多人在基督里得享丰盛的生命。
推荐及简介(三)
自序:致上帝的教会
在主耶稣基督里蒙爱的弟兄姊妹,愿恩惠、平安从上帝我们的父丰富地归于你们!
上帝的旨意就是让人工作。在始祖堕落之前,上帝就呼召他从事一项使人愉快的使命;在堕落之后,这一使命就变得非常困难。但是,上帝的旨意仍然是每个人都当忠心地从事上帝呼召他去做的召命(the calling)。即使有的召命是暂时性的,但是从事这样的召命,仍然是侍奉上帝,并不影响召命本身的性质。准确地说,召命是否属灵,关键在于我们完成召命时的心灵状态和方式。即使属灵的召命,那些属血气的人也会以上帝所不喜悦的属血气的方式去对待。真正属乎圣灵的人,即使是现世的事情,他也以属灵的方式去行。他把自己所遇到的这些事项都视为是出于上帝的安排,视为出于上帝的旨意。他甘心乐意地履行今世的责任,以此来侍奉上帝,因为他心中的目标就是荣耀上帝。
在所有的召命中,教会中牧者和教师的职分是最圣洁、卓越、必要、有益的。那些得蒙上帝的呼召,得蒙上帝装备,忠心侍奉的新约牧者,乃是这个世界上的奇迹。他是上帝恩手中的器皿,拯救失丧的灵魂,招聚、造就上帝的教会,从而鼓励教会在这个世界上增进上帝的荣耀。
不合格的牧者乃是这个世界上所能找到的最当受人鄙视、危害最大的受造物,他是教会的羞辱,是让人跌倒的绊脚石,许多人被他绊倒,掉在地狱里。这样的牧者使众多的灵魂走向灭亡。相反,基督忠心的仆人,却是上帝之家的美饰,是点亮的明灯,山上发光的城,是给瞎子领路的,是基督徒天路历程的向导。他使不敬虔的人感到惊惧,使敬虔的人大有喜乐,使愁苦的人得享安慰,使困惑的人得着谋略。他的一生常常并不长久,只能给出很少的讲道,照亮了别人,自己却像蜡烛一样燃尽。失去这样蒙恩的牧者真是莫大的损失。
牧者的生命短暂,侍奉的范围又相当有限,这实在令人感到遗憾。但上帝提供了奇妙的补救方式,他赐给人智慧,使人发现了印刷术。值得注意的是,印刷术在欧洲的出现适逢教会脱离巴比伦的时候。16世纪宗教改革刚刚开始,印刷术在欧洲恰恰达到成熟时期。现在,一个牧者能够向整个国家布道,向全世界布道,甚至在他死后若干世纪,仍然能够借着文字向他人传讲上帝的真道。我就抓住这样的机会,把一些文字付诸印刷,按照上帝所量给我的恩典的量度,在我死后仍然能够布道。
在印刷术出现之前,人们通常把自己的著述题献给一个有名望的人,然后由他委托人保管印行。现在就没有必要继续这样做了。有时这种题献也让人不高兴,因为对于某个有名望的人来说,可能题献给他的作品太微不足道了。另外,许多时候,这样的题献往往也让人误解作者的意图。因此我就略掉这种题献,直接向你们说话,上帝的子民啊,我把我的这一著述奉献给你们。
唯愿这本书能够帮助到我现在所牧养的教会、以前所牧养的教会,也能帮到曾经两次呼召我,但我不能脱身前往的教会。唯愿你们以爱心领受这本书,殷勤阅读,留心查考,从中得益。你们也可以组成小组,每次聚集的时候读一章或一部分,然后围绕所读的内容进行有益的讨论。
对于本书的内容,我自己不再说什么,你都能亲自阅读。但是,你当知道,先前我所写的《哈利路亚》、《如何按良心领受圣餐》、《拉巴第派的教义和治理》等书,其中有益的内容也都包含在这一著述之中。上述作品的物质权益属于我合法所有。
如果我的这一著述能够对神学生、实习传道人和年轻的牧者有所帮助,我当然也很高兴。唯愿本书能够帮助他们领悟上帝圣道的真谛,并且保守践行。唯愿对圣道的领悟和践行能够使他们在教牧侍奉中被主使用,使罪人归正,使圣徒坚固,使主耶稣基督的教会大得造就。
在著述的过程中,每当我想终止写作的时候,全能、慈爱的上帝总是不断地鼓励我。在本书中所发现的一切美善的东西都是来自他。唯愿上帝把他大能的圣灵浇灌在一切阅读或听受本书的人身上。唯愿上帝使用本书,使未归正的人归正,使无知的人受教,使灵命退后的人得以复兴,使沮丧失意的人得蒙鼓励,使那些已经蒙恩的人都在信心、盼望和仁爱上有长进。
唯愿上帝保守他的教会,使教会在人数和敬虔上都有增长;唯愿上帝因教会的缘故保守我们的国家。唯愿上帝在你们中间居住行走,用他明亮的大光照耀你们,用他各样的恩典供应你们,用他奇妙的谋略引导你们。当你走完今生的路程时,愿他带领你进入永远的荣耀。我始终是与你们同工的弟兄,在基督里的仆人,愿一切颂赞、荣耀都归给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从今时直到永远。
(布雷克,一七零零年二月二日于荷兰鹿特丹)